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世界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簡稱為「ICA」)於2020年10月9日在屏東公布結果,台灣奪下22金,並囊括198個獎項中的過半數。台灣囊括的多數獎項集中在調味巧克力,並以台灣茶為調味主流。
世界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簡稱為「ICA」),2020年亞太區賽事於2020年10月9日在屏東公布結果,今年共14個國家、148家業者、883件作品報名,台灣表現優異,奪下22金、32銀、35銅、14特別獎,共103面獎牌,囊括198個獎項中的過半數。
「福灣巧克力」連續四年奪得亞太區黑巧克力大獎
「福灣巧克力」2020年再度拿下亞太區黑巧克力「整體最佳大獎」(Best in Competition),不僅連續4年奪得此獎,也以7金、9 銀、4銅、8特別獎,連續第3年獲得亞洲最佳成績。福灣在原味黑巧克力、調味黑巧克力、調味牛奶巧克力、調味白巧克力都有斬獲,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原味黑巧克力有幾支用啤酒酵母、紅酒酵母、草莓啤酒酵母做發酵的得獎作品,這是福灣的新嘗試,在可可豆發酵的階段與該等酵母一起發酵;調味黑巧克力中有一支使用高粱酒的銀牌作品,也是福灣的新作,創辦人許華仁在可可豆發酵與乾燥中間階段,將可可豆浸入高粱酒中,以取得高粱風味,十分有趣。
福灣巧克力2020亞太區ICA受獎現場。(圖片來源:美食加提供)
2018年起以「調味白巧克力」參賽的「COFE」,繼「喫的咖啡」、「喫的茶」後,2020年以「喫的水果茶」大放異彩,紅烏龍鳳梨、包種茶芒果分別奪得金牌與銅牌;東方美人茶、炭焙烏龍茶則雙雙獲得銀牌;紅烏龍鳳梨同時獲得「創新」特別金牌與「替代性植物奶」(黃豆製粉)特別金牌。大賽2020年新增可可食材獎,COFE也以冷壓台灣可可脂獲得金牌,總計4金、2銀、1銅、2特別獎。
COFE 2020亞太區ICA受獎現場。(圖片來源:美食加提供)
「Q sweet 精品甜點」2020年表現亮眼,獲得1金、4銀、2銅,其中金牌作品是「無調味黑巧克力甘納許或松露巧克力」類別中的「經典法式松露巧克力」。「曾志元巧克力」則獲得小產量原味黑巧克力、調味黑巧克力2銅。
創立至今2年的台中「金可可 K’in Cacao」,由在西非長大的台灣姊妹所經營,致力於引進非洲可可豆到台灣,2020年第2度參賽獲得1金、1銅、1特別獎,其中以鐵觀音巧克力獲得綜合調味巧克力的金牌與在地食材特別獎,以剛果可可脂獲得可可脂類別的銅牌。
K’in Cacao鐵觀音巧克力獲得綜合調味巧克力的金牌與在地食材特別獎。(圖片來源:美食加提供)
有意思的是,長榮桂冠酒店、長榮空廚在本屆比賽都有斬獲,二者雙雙獲得1金、1銀、1銅,獎項集中在調味黑巧克力甘納許或松露巧克力、調味牛奶巧克力甘納許或松露巧克力、綜合調味巧克力甘納許或松露巧克力,也就是說不做 bean to bar,而是以甜點中的甘納許或松露巧克力見長。
長榮桂冠酒店在本屆比賽中亦有斬獲,黑蒜頭巧克力獲得金獎、酒粕巧克力獲得銀獎、百香胡椒巧克力獲得銅獎。(圖片來源:美食加提供)
位於南投的「Cona’s 妮娜手工巧克力」則橫掃堅果巧克力與抹醬2類,獲得2金、6銀、3銅,其中更橫掃白巧克力包覆堅果類,該類的5面獎牌(1金3銀1銅)全由妮娜包辦。
調味巧克力才是台灣主場
台灣業者成績亮眼,再仔細看榜單則會發現,台灣囊括的多數獎項集中在調味巧克力,原味巧克力的台灣得獎者僅福灣、曾志元、陳瑞珍、叢林可可(共10面獎牌),且由福灣佔大多數(7面)。並且,在小產量原味黑巧克力這項中,會發現日本表現最突出,6間業者獲得8銀5銅,可謂日本在原味黑巧克力的製作上水準精良;原味白巧克力的3面獎牌也全由日本包辦。
台灣茶為調味主流 符號氾濫缺少創新
這或也和台灣參賽者的報名項目有關,可能大多數台灣業者偏向報名調味巧克力,較少報名原味巧克力,沒有報名就不會得獎。而若論調味主流,則毫無疑問屬於台灣茶,各式綠茶、烏龍茶、紅茶大放異彩,再加上茶在調酒、烹飪的應用,台灣茶已完全該當台灣飲食在國際上的識別符號。
2020年我也有參與評審,並且首度以「大評審團」的身份進行評審工作,若以調味巧克力而言,茶、咖啡都是非常普遍的調味元素,或可謂茶、咖啡、巧克力這3種經濟作物飲品(巧克力在南美古文明是用喝的),在現今的飲食風潮下可以互相置換或借力,至少巧克力業者很喜歡援引茶或咖啡的風味,而在巧克力風味輪中,茶、咖啡也是巧克力本身蘊含的味道。若從「流行」的角度來看,我個人甚至感覺茶、咖啡的調味已經開始往「氾濫」的方向前進,ICA的評分項目也必須考量創新程度,台灣茶還能「引領風騷」多久?
2020年因疫情關係,評審作業與頒獎典禮皆採遠端作業。(圖片來源:美食加提供)
若再論兼有可可產地與製作技術的優勢,台灣在亞太區的確一支獨秀,其他可可產地如泰國、菲律賓、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參賽成績的確不若台灣亮眼。
未來趨勢短評:酒
下一個調味趨勢是什麼?或許「酒」已開始浮現,無論是在發酵階段與酒的酵母一起、將可可豆浸泡在酒中(如福灣所做),或是與酒製程中的各種副產品調和(酒麴?酒醪?酒渣?),或是將地酒融入(如香港的玫瑰露),都可以是研發方向。
放眼未來賽事,樂見業者從巧克力的各個環節突破現有風味,無論是與農友合作,從種植、採收加強管理,或是在可可豆的烘焙、發酵階段推敲風味,或是從質地下手,研究研磨與調溫的技術。
台灣官方近3年積極爭取ICA亞太區賽事的舉辦權,2018年由高雄市與屏東縣合辦,2019年、2020年則皆由屏東縣政府主辦,並由美和科技大學負責行政作業統籌。2020年因應疫情,評審作業與頒獎典禮皆採遠端作業,參賽樣品必須寄送給9個國家的評審,頒獎典禮也以視訊會議的方式連線3位ICA創辦人:英國 Martin Christy、義大利 Monica Meschini、美國 Maricel Presilla。
大家無法齊聚一堂,至少可以線上相會。疫情持續下,許多可可產地同時是醫療資源不足處(譬如我2019年造訪的秘魯亞馬遜流域),巧克力產業會受到多大影響,還是現在進行式。
【本文獲美食加TASTER授權刊登,原文標題:Liz 專欄 /2020年ICA世界巧克力大賽亞太區評析:台灣亞洲最佳,茶是調味主流】
延伸閱讀
▶門外漢用2個禮拜奪下黑巧世界冠軍!曾志元,一匹來自屏東的黑馬
▶台灣巧克力的未來在哪?「品牌」不是唯一解答!
▶台灣本土可可製成的精品巧克力貴森森,到底誰在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