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近幾年不少日本拉麵新品牌進駐台灣,使得台灣拉麵市場競爭力增加,擠壓原先的舊品牌,市場的改變間接影響了消費者嗜好、原料商的跟進等,也是拉麵品牌在經營上該隨之應變的考量。

距離你上次吃日本拉麵是什麽時候?你偏好的拉麵品牌是否跟5年前的拉麵品牌一樣呢?

一蘭拉麵為日本知名拉麵品牌,近年來進入台灣開設分店引起一陣排隊熱潮。(圖片來源:商社男提供)

最近這幾年,又不少拉麵品牌登陸台灣,拉麵在台灣算是高難度的外食業態,有新的品牌進入,當然就會擠壓已經來幾年的舊品牌。從一蘭、山頭火、RAMEN IROHA、麺屋一燈、到最近的上新聞的一風堂、最近這4年,最少就有20家日本拉麵公司陸續來台灣展點,由於來的品牌太多,間接也讓台灣的拉麵市場開始有了跟之前不一樣的風貌,感覺到的變化大約是下面幾點:

1、消費者對拉麵的知識越來越豐富

跟多年前拉麵只有豚骨跟醬油的年代相比,最近來台灣的拉麵品牌,在日本的實力也都還不錯,日本風味重現度也很高,每一家拉麵在風味也都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獨特個性的差異化出來後,消費者就開始會根據自己的消費經驗,對這些拉麵做自己嗜好上的分類。所以抓不到消費者口味的品牌,被消費者淘汰的機會就變的更大。

2、拉麵原料供應商也慢慢跟著來到台灣

10年前要找到正統的湯頭,或是跟日本一樣口感的麵條,跟日本一模一樣的麵粉等供應商,非常的困難,要自己進口原料,也很難跨越最小訂購量的價格問題,但現在太多拉麵品牌來台灣,所以進口原料也紛紛跟這些拉麵店一起到台灣,要使用跟日本一樣原料變得容易了。不止原料來源的問題解決了,連麵條或是湯頭製造商的技術也被訓練的很到位,要製作出類似X品牌的麵條或是湯頭都不會太困難,原料成品的進入門檻變低後,讓一些沒有太長歷史的新進廠商,也都可以做出像樣的拉麵產品,這個讓原本可能是優勢的製作技術,變得不是那麽的有優勢,也讓業者間在技術外的競爭變得更激烈。

3、新品牌對舊品牌的排擠效應

這個應該也不需要說太多,在不會每個星期吃拉麵的狀況下, 如果市場上只有5個牌子,一個星期輪流的吃一次,全部吃一次只要5個星期,大約就一個月。但如果現在有20個品牌,一個星期吃一次的話,要20個星期,大約4個月才能吃一輪,等到吃過一輪4個月後,可能也忘了吃的第一家是什麽味道,這個大家紛紛進來市場的結果,讓到同一家消費的頻率大大降低,也讓提高能見度變成一個很重要的事,不過提高能見度就是要花錢,讓維持費用變高。

前一陣聼一個日本食品業者說的,「等嗜好品變成日常生活品的時候,變化就會趨緩了」,如果真的是這樣,上面這些變化應該還在進化中,所以現在的拉麵市場,應該還不是最終完成版,對業界的PLAYER而已,對應市場做出適當的變化應該就是最重要的。

想保有一樣的地位,不可抱持不變應萬變心態

一風堂拉麵。(圖片來源:商社男提供)

話題再繞回一風堂,一風堂在最近回到日本獨資後,未來應該會有不小的調整,或許是新型態快速店,或許是價格,或許是風味。風味?原有的風味是可以調整的嗎?一風堂的創業者河原成美代表有一句讓我很受用的名言「変わらないために変わり続ける」。中文就是「我們要一直變化,才能讓顧客覺得我們一直都沒變,忠於原味」。回到上面的台灣拉麵戰國時代,由於消費者的嘴,被這些年來台灣的衆拉麵品牌訓練的越來越挑,也越來越懂拉麵的文化,再想想你是不是跟5年前,喜好的拉麵品牌是一樣呢?

應該不少人是不一樣的。在年齡變化,消費經驗的纍積,越來越懂後,自己的味蕾是會進化的,如果產品也不能在5年内做調整,跟著消費者的味蕾進化,很快就會被遺忘。還是很看好一風堂在台灣的未來,他們在2017年創下Global獲利新高後,財務上,公司文化上,還是有不少籌碼。希望這些業者,也能繼續在台灣奮鬥,豐富我們的外食文化。

【本文獲商社男外食迷宮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偏好的拉麵品牌是否跟5年前一樣呢?

延伸閱讀
從看守所到拉麵店 博多一風堂拉麵是浪子回頭後打拼出的夢想成真!
日本拉麵進化論:從清麵、支那麵到米其林拉麵
全球首家米其林拉麵店為什麼會關門?「槓桿效應」行銷沒用好,經營業績跟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