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走出學術的象牙塔,王一匡教授除了協助推廣黑琵牌番茄虱目魚罐頭外,也在海岸濕地進行研究證實魚塭的深淺對棲地鳥類的數量與種類有明顯影響。

前2年到台南大學演講,結束後有1位教授拿了1袋包裝很精緻典雅的禮盒送我。打開一看,原來是幾罐魚罐頭,包裝寫著「虱藏美味」,是來自於友善黑面琵鷺的魚塭裡的虱目魚所做成的番茄虱目魚罐頭。

非常開心,因為之前就知道有一群專家學者為了確保黑面琵鷺覓食的棲地不被改變,正在說服並協助當地的養殖漁民繼續維持淺坪的鹹水虱目魚塭,還想辦法找到台江國家公園一起合作,將那些虱目魚做成罐頭。正想託人聯繫去拜訪這些熱心的學者,想不到他們自己就跑到我面前。

這是台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王一匡教授他們正在推動的一個計劃。我們都知道,每年秋末冬初,飛越4千公里的黑面琵鷺,這種漂亮優雅,嘴巴像一隻巨大湯匙的大型飛鳥,也是全世界矚目的珍稀鳥類會飛到台南西南部海岸濕地過冬。台南的曾文溪與鹽水溪出海口一帶,也就是四草與七股濕地的「黑面琵鷺保護區」。

這個地區之所以能吸引全世界超過一半的黑面琵鷺來這裡避冬,除了這片廣大的海岸濕地有豐富而且多樣的溼地生態之外,主要是當地已有數百年傳統的淺坪式虱目魚養殖所營造出的環境。

因為早年先民來到這片自然原始的溼地討生活,樂天知命的老祖先採用最省力與資源的方式來開闢魚塭謀生。他們挖潮溝引進海水,挖的魚塭池大概只有60公分左右,在清明節之後整地放養虱目魚魚苗,在台南夏天強烈日照之下,虱目魚吃自然生長的藻類就可以成長茁壯,等到中秋節過後,在冬天寒流來之前收成這些肥美的虱目魚。

這些長大的虱目魚收成之後,魚池休養,剛好池底殘留的小蝦小魚可以提供從北方飛來渡冬的黑面琵鷺覓食。第2年清明節牠們飛回北方繁殖地後,也是漁民重新整地進行養殖的時候。

台南府城有著名的虱目魚粥、虱目魚湯,百姓的飲食習慣跟海岸濕地、候鳥生態,就這麼緊密相連,真是令人讚嘆的天作之合。這片廣大的溼地1年裡有半年提供人類養虱目魚,另外半年提供給黑面琵鷺及其他水鳥過冬的糧食。這種人與萬物共生共榮的環境,正是生態永續的典範。

虱目魚群。(圖片來源:李偉文的閱讀漫遊提供)

可惜的是,這些年有許多漁民嫌棄虱目魚的價格太低,轉型挖掘較深的魚塭,改養高價的石斑魚,並且全年不間斷密集的飼養,希望賺到最多的錢。

然而黑面琵鷺是涉禽,牠們無法在深的池水中覓食,只好飛離台南,往嘉義高雄的沿岸尋覓食物。

這群教授希望能在不減少漁民的收入下,還能提供黑面琵鷺友善的生存環境。所以他們將傳統粗放淺坪式養殖虱目魚加上台南在地產的番茄,製作成罐頭,並且推出黑琵牌當品牌標誌;希望透過這樣的包裝行銷,能夠增加罐頭的經濟價值。

王一匡教授他們除了協助推廣黑琵牌番茄虱目魚罐頭外,也在海岸濕地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與調查,證實魚塭的深淺對整個棲地鳥類的數量與種類有非常明顯的影響,高密度深水養殖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降低也很明顯。

不過,只有當我們能夠幫有心從事友善環境的漁民找到出路,才能確保這樣的行動能持續下去。像這樣願意走出學術的象牙塔,進入社區與民眾共同行動的教授是很難能可貴的。因為相較於其他老師,他們必須承擔更多精神上與體力上的負擔。

很令人感動的,這些年我就認識許多這樣的朋友。

這些朋友,在世俗眼光裏,他們都是傻瓜。回到台北,我寄書謝謝他們的招待,在書上我題了這一段話:「因為愚蠢,我們相信了熱情;因為熱情,愚蠢同時被原諒。」我也想起了大學時代,我桌上有個史努比的紙鎮,上面我就貼了一句話當作自我安慰的話:「雖然傻,但是我們活得興高采烈。」

【本文獲「書房旅人:李偉文的閱讀漫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營造人與萬物共榮的生態:虱目魚罐頭與黑面琵鷺

延伸閱讀
【李偉文專欄】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 是父母最有效益的投資
2048年人類將再也享受不到海鮮!拯救海洋從選擇食用魚種開始
拋棄「保存期限」迷思,救回還沒上桌就被扔掉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