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校園午餐應該是父母主動關心的事情,因此對於校園午餐的議題,或許父母應該要更主動地認識與了解,共同解決現況遇到的問題。

校園午餐與自由市場供需決定的品牌操作大不相同,牽涉政策、採購、食安法規、健康教育、社會公平等議題,影響層面廣泛已屬公共事務(Public Affairs)範疇,而不單純是品牌操作(Branding)而已。這期我以三個小孩媽媽的身分,談談我對校園午餐的理解與觀點。

校園午餐的角色:是平等供應的校園必需品

現在家庭平日下廚偶一為之,更不用說幫小孩準備便當。也因此,校園午餐變成學校標準配備,既然是「校園必需品」就必須顧及公平,考慮是否人人負擔得起。加上近年爆發許多採購弊案,雖然政府沒有限定採購金額上限,但學校一般不敢調漲,台北市中心公立學校的校園午餐採購金額大約落在1天55元,並依此向周邊地區遞減,成為各校不成文默契。

如何兩全?採購凍漲、菜色要求卻提升

採購凍漲,但對菜色要求卻日益提升,主食之外還要有四菜一湯及牛奶水果,菜色也須天天變化;這種規格在東區自助餐店隨便都逼近200元,便當店也要100元左右,校園午餐總金額55元真的匪夷所思。此外,食材要求非基改、吉園圃、CAS等標章認證,採購難度與成本大增,也讓越來越多廠商不願投入;剩下的勉力苦撐,新鮮及美味難以控管,不受小孩青睞,剩食過多又造成另外的問題。

針對上述,我的觀點是「天下本無事」。根據我在台北小學的不負責任碎石子調查,一般家長要求是「大致符合營養均衡、菜色有變化、孩子沒有抱怨,不要出事就好」,如此學校就算幫忙盡了家長的責任,但又為何要求校園午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呢?

回歸基本面:新鮮、安全、美味、營養均衡

在此前提下,校園午餐的標準應回歸基本面:讓孩子能填飽肚子,其重要指標是新鮮、安全、美味、營養均衡,如此而已。做到基本盤,然後把它做好,才最重要,其他非基改、有機等強身健體大力丸,家長等晚餐或週末再各自回家補充。除非父母們餐餐也能花55元給小孩吃非基改、有機,那才有資格要求午餐廠商做到這些,不是嗎?

政府學校做這麼多 為何家長卻無感?

其實校園午餐有許多作為,包括建立校園食材登錄平台,在每月校園午餐菜單背面印製飲食指南,並舉辦有獎徵答等。尷尬的是,身為不會做飯的三小媽媽、校園午餐愛用者,在著手動筆前,對上述內容一概不知!原以為我失職,還為此拉下臉皮求教,發現其他家長幾乎都跟我一樣一知半解,當場釋懷許多。 「為什麼政府、校方做了這麼多,爸媽們卻都無感呢?」思考很久,終於發現癥結點:「因為,他們沒有從品牌的角度出發,把孩子與父母當成顧客在經營、在溝通。」

校園午餐品牌經營最大問題:資訊傳達

首先,對於為何要瀏覽食材登錄平台能有甚麼好處沒有說帖,在知名度及好感度上就居於劣勢;好不容易因為寫文章需求,用手機掃了二維碼開啟網站,發現介面奇醜無比外,資訊也很貧乏,除了跟紙本菜單資訊相同外,其他全是手機無法開啟的頁面,在翻了數圈白眼後,最終悻然地關上。

其次,要不是孩子說要填問卷抽獎,我壓根兒沒發現菜單背面資訊;詢問有沒有人講解菜單,或學校是否有任何食物相關課程,得到的答案也是沒有。做了這麼多卻沒有流暢且正確地傳遞給目標受眾,就是台灣校園午餐品牌經營的最大問題:試問,一個品牌沒有知名度、沒有告訴消費者為什麼應該注意或購買、沒有相關行銷活動宣傳,甚至連網站都沒做好,會是一個成功的品牌嗎?

看到這裡,也許你心裡會問:「可是,校園午餐不應該是父母主動關心的事情嗎?自己的孩子都不管,還說人家沒用品牌思維經營,好意思嗎?」而這正是我最後一個觀點:關於校園午餐的議題,也許該被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小孩!

延伸閱讀
餐費=品質=美味?校園午餐的難解方程式
【成本爭議】餐費凍漲又凹加菜?貪小便宜是得利還是害到自己的孩子?
【安全爭議】校園午餐沒有想像中安全!食品中毒年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