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澳洲南部阿得雷德市出現第一間「零元超市」,由食物組織「OzHarvest」成立,每週藉由車隊收集可食垃圾,打造免費超市讓弱勢團體能夠有尊嚴地採購,並且充分解決剩食問題。另外,還有出現圖書食品櫃,讓食物與書籍能夠循環利用。
如果真有一家「零元超市」,你會期待它是什麼樣子呢?南澳阿得雷德市的第一家免費超市開張做生意,幫助更多陷入經濟困境的民眾購得食物溫飽三餐。這家超市的存貨完整,專門供應原本要運往垃圾場的商品,從新鮮魚肉、蔬菜水果,到麵粉、糖鹽、罐頭的基本食品、日常用品等,全部都自供應鏈中「拯救」出來,提供給有需要的社群。
澳洲近400萬人口面臨糧食不安全問題 零元超市成為救濟
執行此計畫的先鋒是拯救食物組織「OzHarvest」,由羅妮.坎(Ronni Kahn)在2004年創立於雪梨,長期投入於拯救剩餘的食物,將一般被歸類為「可食垃圾」的商品運到慈善機構,照顧餓肚子的人家。每個星期,顯眼的黃色貨車隊伍可以從2,600名食物捐贈者手中,拯救超過250公噸的食物,再轉運至1,500間慈善機構。這一間8月正式營運的零元超市,是複製自2017年在雪梨開始實施的成功模式,設立一個非資本主義但延續消費體驗的據點;一來是減少可食垃圾愛護地球,二來餵飽生活拮据的家庭,最後更是賦予弱勢團體有尊嚴的採購權(取代手心向上的接受)。
2024年,澳洲有370萬戶家庭為三餐吃飽而掙扎,其中77%的家庭是首次遭遇糧食不安全的問題,更出人意外的是,其中有60%的人是從事有薪的全職工作。這個現象顯示出漲價的房租、生活費用、及帳單的壓力,使人無力顧及基本飲食生活。由於「OzHarvest零元超市」是由志工們合力佈置和服務的空間,所以每星期只營業3天(週二~週四);阿得雷德的分店為照顧上班族,特地將週三的開放時間安排在下午3點~7點。拿起籃子、購買雜貨、規劃膳食、以及與人互動,對於許多到「OzHarvest零元超市」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全新的體驗,再次回歸正常飲食生活的一大步。
OzHarves一整年提供專車向捐贈者收取剩餘的食物。(圖片來源:OzHarves官網)
公共書櫃成為食品儲藏櫃 民眾自發性捐贈食物
除了阿得雷德的零元超市,澳洲的其他地方也出現了不同的做法,來為這項社會議題付出。大小和造型類似娃娃屋的公共圖書櫥櫃,一直是常見於維多利亞州郊區的街景,讓民眾自由參與捐書和借書,響應以書換書和滋養社區的閱讀風氣。現在,某些城鎮的圖書櫥櫃被賦予了新任務,那就是增加「食品儲藏櫃」的功能,讓當地居民、甚至是路過的人可以自由捐贈或拿取食品。
位於維州西南部的格蘭革郡(Glenelg Shire)的慈善機構United Way,在全球疫情期間注意到,社區居民對食物的需求更甚於書籍,於是開始將部分的書籍替換成已包裝的食品,例如果醬、罐頭、烘焙食物。郡內大街小巷的圖書櫥櫃,具有手工繪製的鮮豔色彩與圖案,而且高度適合兒童開啟,洋溢著歡迎、大方的氛圍,讓學童容易接近和使用,不必再餓著肚子上學。免費的食品儲藏櫃是個權宜之計,讓突然面臨窘境或羞於向社會救助機構登記的家庭,能夠有個安靜的、稍作喘息的緩衝。該慈善機構至今仍然繼續為有需要的社區免費提供木製的食品儲藏櫃,這些都是由當地的木工師傅貢獻自己的木材和技能,加上當地畫家貢獻才華繪製而協力完成的。當然,民眾的愛的循環,持續讓食品儲藏櫃豐富充實。
昆士蘭州陽光海岸市政議會(Sunshine Coast Council)最近與伊登園社區組織(Eaton Park Community Group)合作的圖書食品櫃,空間大小可比全牆面式的書櫥,而且是加蓋了屋簷的鐵製品,以提供免費的書籍及食品關懷在地居民。這項新企劃的1萬澳幣啟動資金來自市政會,再由伊登園社區組織負責執行和維護,讓那些為三餐所苦的人有所依靠,進一步加強社群之間實體的互助網概念,使社區全面的氣氛更融洽、更加充滿希望和活力。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自由拿取圖書食品櫃裡的食物,同時知道自己身後一直有市政會和社群的支持。從另一個角度,這個企劃也提供一個貢獻的機會,讓相對有能力的民眾為社群盡一己之力,不只凝聚大人的力量一齊打造社區安定性,同時將公民心的觀念傳遞給下一代。
無論是零元超市,還是公共食品圖書櫃,最大的驅動力還是人的慈悲心。從農場過剩的「醜蔬果」、烘焙坊賣不完的麵包糕點,到即將過期的雜貨食品、自家庭院裡吃不完的收穫,都可能是某個人滿足的一餐。「給你所能,取你所需」也許就是這個經濟蕭條時代,每個社區需要的飲食生活互助概念。
昆士蘭州陽光海岸市政議會與伊登園社區組織合作,打造實品圖書櫃讓民眾能自由捐贈食物與圖書。(圖片來源:Sunshine Coast Council官網)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2023年西班牙將對剩食列管!即期品需降價銷售、農產需加工應用
▶義大利推捐剩食可抵稅 鼓勵企業減少食物浪費
▶當飢餓變成青少年犯罪動機 美國如何化解問題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