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澳洲APP「Foody Bag」連結消費者與餐廳、烘焙坊、或咖啡店,消費者可透過APP搜尋附近的營業剩下乾淨食物,最高獲得4折優惠。這個看似微小科技應用,正在全世界不同的城市發揮作用,讓食物送往被需要的地方。而這類型的APP還有「ResQ Club」、「Too Good To Go」、「Food for All」等等,顯然在歐美已經踏穩腳步,正創造一波永續互惠的惜食經濟。

全世界生產的食物,有3分之1還來不及吃,就被浪費掉了。最近,應用程式APP設計產業站出來支援,為可食用的食品浪費創建第2次機會的通路系統。吃不完的剩餘食物,卻吃掉了我們的荷包、餐廳的營收、以及雜貨店的成本;有3分之1的可食垃圾,就等於平白損耗了那麼多錢。這難道不是每天在上演、值得我們檢視的民生問題嗎?

澳洲「Foody Bag」APP提供消費者與餐廳資訊交流平台 特價購買新鮮剩食

為拯救可食的存貨,Foody Bag(APP)於2024年6月初正式登陸雪梨,搭起供需橋樑,連結消費者與餐廳、烘焙坊、或咖啡店,為營業日剩下的乾淨食物創造第2次被享用的機會;當然,也為地球的環保盡一分力。消費者透過APP搜尋居家附近的特價商品,下訂單、結帳,並選擇恰當的取貨時間。由於是直接向商家購買,顧客可以期待獲得最高打4折的優惠;換句話說,原本面臨垃圾桶命運的食物,現在讓民眾只要付一半的錢就吃得到。喜歡麵包和蛋糕的朋友們,不妨一起救救每天剩餘的食品吧,因為實在很美味啊!

Foody Bag的創始人是APP工程師奇德(Stuart Kidd),他2019年開始在澳洲伯斯醞釀創意,2021年正式推出啟用;初期受到歐洲人使用的APP而激發靈感,看到了解決食物浪費問題的大好機會。如今,Foody Bag的版圖已經正式拓展至布里斯本和雪梨,而且服務的對象更是跨足不同產業,任何想要減少可用垃圾量的商家都可以參加。類似的APP正在凝聚推動力,在生活費用的壓力之下,使用者人數逐日增長;另外是因為可食垃圾的問題,獲得民眾更多的關注。看見每年我們把完好的食物推入垃圾場的景象,任誰都會覺得可惜,浪費了原料、能量、人力、和資源。

根據2023年「食物銀行飢餓報告」(Foodbank Hunger Report)指出,全球溫室氣體10%的排放量,是來自生產出來卻沒吃的食品。這麼換算下來,澳洲大約佔了175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儘管澳洲生產的食物總量,足夠養活3倍的人口,但2023年仍有370萬個家庭難以溫飽。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問題,每年造成澳洲經濟體366億澳幣(約新台幣7,850億)的損失!

5個歐美惜食APP 消費者、業者雙向互惠

其他帶著相同使命感的APP,跨足歐洲國家和北美各地,連結食客與餐廳或Cafe,用便宜的價格供應沒賣完、仍安全可食的食物。現在就來認識一下吧。

1. Too Good To Go:2016成立於哥本哈根,服務1,800萬名使用者(號稱「零浪費戰士」),跨足荷蘭、比利時、法國、瑞士、奧地利、挪威等15國(包括今年3月加入的墨爾本),與38,000間餐廳、超市、咖啡店合作。主要提供來自餐廳的「好食福袋」,讓民眾用3~5歐元購得價值15歐元的菜餚。

2. FlashFood:2016年成立於多倫多,服務500萬個家庭,主要以折扣價售出即將過期的食品。在APP搜尋合作的店家後,完成訂購與結帳,最後到店裡取貨。據2023年內部統計指出,減少了1,600萬公斤的可食垃圾,會員全體共節省了9,300萬美金的購物金。

3. Karma:2016年成立於斯德哥爾摩,為瑞典、法國、英國的140萬名使用者服務,致力於打造「第一個零食物浪費世代」!與餐廳、雜貨店、咖啡店、烘焙坊、批發商合作,商家釋出過多的庫存(包括生鮮食品)至APP,Karma團隊會負責向使用者宣傳和行銷,最後由採購者直接到店家取貨。此外,2018年進一步與伊萊克斯(Electrolux)家電品牌合作,打造獨一無二的Karma 冰箱,確保食品儲藏的品質以及節省取貨時的人力成本。

4. Food for All:2016年成立,服務波士頓及紐約市。這個原本是創始人就讀MBA時的畢業專題,後來延伸成為影響百萬人飲食生活的應用程式。在發展初期,曾與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協力,研究此APP的設計可以創造哪些環保益處。以「福袋」概念售出當日未賣出的食物,使用者只需要支付正規售價的20%~50%,就能享用到餐廳水準的料理。

5. ResQ Club:2015年成立於赫爾辛基,服務芬蘭、瑞典、德國、愛沙尼亞共和國的居民;提供「即時取貨」的服務,每個月為地球減少50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幫助商家開創更多的營收機會,同時提高民眾手中每一塊錢的購買力;尖峰時刻放錯餡料的披薩,仍然可以在此平台找到食客,而對方用一半價錢就能享受。

開創新型消費型態 創造永續飲食環境

面對物價上漲和高利息的壓力,每個人吃飽穿暖的基本生活需求,是不是也能仰賴上述APP幫忙減輕負擔呢?這個看似微小舉動的科技應用,正在全世界不同的城市發揮作用,將食物送往被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填滿垃圾掩埋場。珍惜食物有許多做法:把碗裡的食物吃乾淨;仔細規劃一週的菜單,從而避免購買過多的食材;在餐廳點餐由少而多,視現況加點等等。這類型的APP顯然已經踏穩腳步,象徵另一種消費型態的成熟,也代表民眾的環保消費意識抬頭。也許不久,我們將看見一波惜食節約經濟起飛⋯⋯。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廚餘減量能減碳?改善剩食的3個生活提案
▶想吃就拿、剩食卻一大堆!「吃到飽」餐廳如何落實ESG目標?
▶台灣每年廚餘量可堆成1.3萬座101大樓!從產銷供應鏈層層控管降低糧食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