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面對台灣疫情爆發,使得各行各業皆遭受衝擊,張庭偉身為手搖飲品牌萬波島嶼紅茶的領導人,在疫情下思考的是,除了努力堅守目前有的疆土以外,更多的是思量如何與疫情共存,並且建立更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口述=張庭偉(萬波島嶼紅茶創辦人)
採訪·撰文=李依文

將近80間門店,分布在全台灣各個不同的城市裡,對我來說等同於80個孩子,這些門店散佈在台灣各個不同的城市,疫情下確實很直接的影響到某些城市的業績,目前看到還是北部相對嚴重一些些。而如何協助門店們在這次疫情下挺過,並讓消費者知道我們要對抗的是病毒,而不是台灣人彼此,是我覺得在這次疫情下最重要的思維。

即使芒果遭受污名化,仍持續販售楊枝甘露支持農民

前陣子屏東疫情爆發後的芒果退訂事件讓我有很多感觸,主要是非常驚訝,怎麼會有人把芒果污名化?

芒果產地主要在屏東枋寮跟枋山,現在剛好又是芒果的盛產季,萬波的夏天主力商品也是楊枝甘露,所以當屏東變種病毒事件爆發後,也馬上思考到如果要消除消費者的擔心該做些什麼?第一時間我們重新整理芒果果園採摘後的每一個環節,確認整個供應鏈都是安全無虞之後,選擇繼續販售楊枝甘露這項產品。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疫情會直接影響到萬波的某一支商品,但芒果不應該被污名化。其實早在暑假前,我也親自跑去枋寮見了芒果果農,可以看出來他們都很用力求生存,在台灣疫情還沒有這麼嚴重前,外銷產量就已經明顯降低了,原因可能是各國對於芒果需求不是那麼高,那對於我們來說,當然很願意持續採購台灣芒果、甚至把原本應該外銷的芒果採購來做成楊枝甘露,只是也剛好遇到屏東的疫情,深入體會過後,印象非常深刻。

張庭偉親自下屏東枋寮視察芒果果園,收購近500畝的新鮮愛文芒果,為確保食安衛生,透過與果農溝通改善芒果採收後製程,冷凍直送全台萬波門市做為原料使用。(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疫情下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感受,最該思考怎麼讓人安心

我覺得台灣人不管是從夜市到大餐廳,我們是非常願意享受美食的,只是在疫情當中,消費者會因為擔心而卻步。因此我們更希望建立的是整個品牌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而身為一個企業總部,我們最在乎的是消費者的感受。

照顧消費者的感受,在疫情前會反應在門店裝修或者是口味開發調整,是非常單純的行動,但是多了一個疫情變化之後,消費者要的已經不只是追求好喝、好看,已逐漸改變成「我要更安全、更可靠」。

我最先想到的是假如我是消費者,我會去懷疑的是商家體溫監控是不是真的有做到,也因為這樣,台灣在發布三級當下,我們就立刻把近80間門店人員體溫標示牌做好,所以即使只有零星的客戶來到門店也可以直接看到人員體溫,同時知道我們在體溫管理上是非常嚴謹的。

此外,量體溫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門市夥伴對於自身狀況有警覺,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體溫異常時盡快就診與隔離。防疫是保護自己與他人,我認為在疫情下沒有人能確保自己永遠不會出狀況,但如果能在發現異常時有警覺且立刻就醫,就能減少病毒擴散的可能性。


在全國發佈三級警戒的當下,萬波立即製作體溫名牌給全台門市員工,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養成員工自主量測體溫的習慣。(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在人心惶惶的時空下,利用安全貼紙以最直觀的方式與消費者溝通,建立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海內外飲食文化背景不同,疫情下各有因應策略

相比台灣,海外的門店有不同的作法。目前萬波在海外的佈局,不管是韓國、日本、美國、澳洲與英國等這些疫情相對嚴重的國家,比如說像是日本曾經單日確診人數,甚至死亡人數也非常驚人的,但是在日本我們是外帶市場,所以即使日本在多次宣布緊急事態宣言,但是還是沒有完全讓我們的店整個關閉。

雖然如此,但在人潮上面仍確實有非常大的衝擊,所以在日本的門店我們就開始做了像是外送平台的建立以及開發home kit,讓消費者在家裡面可以自己煮珍珠或是煮珍珠奶茶,包含前陣子日本非常流行黑糖珍珠的做法,我們把所有的原物料做成單包裝,包含了台灣的蔗糖等,讓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面購買後,自己在家裡做黑糖珍珠鮮奶。

會選擇在日本這樣做的原因是針對消費者的特性來決定,珍珠奶茶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沒有這樣的文化歷史跟飲食習慣,所以在家裡自己煮珍珠、沖泡奶茶這個行為,會讓消費者覺得新鮮又好玩。


萬波在日本推出home kit,利用趣味新鮮感讓不熟悉珍奶文化的日本人也可以在家防疫時動手做出珍奶。(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政府紓困方案對中小企業應該更友善

這次的疫情當然衝擊到全台各業,我個人是覺得政府紓困方案對於中小企業應該要更友善,因為其實各行各業都有人力成本、食材成本等,各種成本的比例不同,很多產業如果是降低50%的話就能得到某一個部分的紓困方案,我個人是覺得有點太嚴格了,因為不同產業,結構也是不太一樣的。

打個比方來看,一間店他原本一個月是100萬的業績,大概85~90%左右是固定成本,等於實際的收入是10萬~20萬左右,依照固定成本來算的話,他一間店可能一個月就虧了40萬,那5、6、7月,3個月其實就是虧了120萬,很有可能3個月過去他們店就必須要收掉了,對於一個小小的手搖飲料門店來說,3個月虧了120萬卻還不達到紓困的資格,我個人認為如果能有檢討機會的話,這個是必須檢討進去的。

但我也能理解紓困金額有限,不過沒人知道疫情還會影響我們多久,身為手搖飲料產業的一份子,要呼籲的就是應該要多關心台灣這種中小型企業,目前的紓困資格真的太嚴格了。

無紙化、系統化生產,想把傳統手搖產業帶向智能化

紓困後續其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未來重點在於我們能不能與病毒共存?

手搖市場面對目前的疫情來說可以説是很奮力的掙扎,或是很努力去維持目前應該有的業績或是水準,那可是如果未來疫情結束之後呢?疫情過後如果整個產業鏈或是經濟體有所改變,對於手搖飲業應該有怎麼樣的存在價值去服務大眾,這個是我目前比較擔心並且進一步去思考的。

從記憶中的紅茶店直到現在很多人在講的新茶飲,這個產業是不斷在變化的,很多中國商品都是用電商的概念在做,包含支付方式等,所以我們一直在研究怎麼樣利用人工智能更快且更便利,初衷來自於大家對疫情非常地誠惶誠恐,連拿鈔票出來都有點害怕,而去思考要不要使用無接觸支付,這就是與病毒共存的一種方式。

對我自己來說,除了支付的型態改變外,萬波其實還有很多的計畫正在執行,讓手搖飲這個產業不是停留在「手搖」這件事,而是更系統化去升級整個產業型態。

除此之外,我認為如果今天要更快速、更有效地去面對疫情之後帶來的經濟衝擊,或是生活型態的改變的話,其實政府要有更大的能力去推動。

活在未來而不是現在,才有可能倖存

身為企業的領導人,其實要更樂觀地面對這個疫情,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疫情給我們產業帶來的衝擊有多悲觀,又能再悲觀多少,所以我們只能更樂觀地去看待。

如果今天疫情還會再伴隨我們一年或是更久,我們應該要怎麼辦?我認為應該要去建立我們未來的模式,而不是還在停留在現在三級做三級的事情,不是活在現在,是活在未來,我們才可以在這個大浪之後,還浮在水面上。


張庭偉認為僅僅是活在現在,解決眼下的問題遠不足夠讓品牌走得長遠,做好活在未來的佈局,才有可能在這場全球疫情劫難下倖存。(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至於手搖飲的辛苦是說不完的,與其說自己辛苦,我倒不如希望可以呼籲大家,其實要對努力生存的各行各業多一點關懷跟體諒,我們真的面對的是病毒,而不是台灣人彼此,但如果我們今天因為害怕而造成彼此對立或是污名化等,我覺得最後打倒人類的就會是人類,而不是病毒。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真食故事】只賣老菜脯,為何疫情間業績還能成長6成?
【真食故事】餐飲業成疫情重災戶,供應商也同樣活在未知裡!元山實業重新摸索求生機
【真食故事】從抗拒做外帶到妥協,台南知名老屋咖啡廳Kokoni:只要敢改變,就不會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