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喝冰水比起吃冰更容易引發頭痛,喝了冰水之後,腦部血管的阻力會隨之降低,顱內動脈平均血流速度(MFV)顯著增高,使得大量血液通過造成疼痛。另有文獻指出,和冰塊相比,飲用冰水而誘發HICS的潛伏期明顯縮短,而且更為頻繁,疼痛強度也較高。因此可以選擇吃冰代替喝冰水,且慢慢地小口品嘗。

炎炎夏日,你是不是也習慣來點冰涼的飲品或冰棒,瞬間消消暑氣呢?不過,身旁有幾個朋友和病人最近卻都說到吃冰時會感到頭有點疼痛,擔心自己不知是否有什麼潛在的疾病。

吃冰頭痛不是病,少吃或慢食有助改善

事實上,我偶爾也會這樣,所以針對這個症狀讀了幾篇研究論文,發現因為吞嚥或吸入外界寒冷刺激所引起的頭痛(HICS),又稱為「冰淇淋頭痛」,確實是導致原發性頭痛常見的原因之一,不過這當中的機轉和原理還不是很明確。但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喝冰水竟然比吃起吃冰更容易引發頭痛!當受測對象喝了冰水之後,腦部血管的阻力會隨之降低,顱內動脈平均血流速度(MFV)顯著增高,使得大量血液通過造成疼痛。另有文獻指出,和冰塊相比,飲用冰水而誘發HICS的潛伏期明顯縮短,而且更為頻繁,疼痛強度也較高。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本來就患有偏頭痛的人,因吃冰而犯頭疼的機率會比沒有偏頭痛者更高。而根據研究對象描述頭痛的類型時,疼痛的部位並沒有差別,但食入冰塊後所產生的不適為帶有壓迫感的頭痛,喝進冰水後的則是刺戳型的疼痛。

好啦,在此總算可以一起請我的朋友和病人們安心了,你們的頭痛並不是什麼特殊的疾病。不過以後吃冰時得要時時提醒自己,慢慢地小口品嘗,別吃得太急太快了。

冰淇淋vs.冰棒,選對冰品消暑不怕胖

雖然說吃東西之前要看營養標示,聽起來有點掃興,但還是建議大家盡可能購買時多注意標示,選擇少添加或無添加使用的冰品,我之前上電視台錄節目時就曾遇過節目企劃買了一款冰淇淋做實驗,結果放在冷氣房下三天竟然都不會融化!簡直太可怕了。儘管有些成份是合法添加物,像是為了調整酸度或口感,會額外加進蘋果酸、麥芽糊精、香料、羧甲基纖維素鈉等等,但添加物還是越少、越好。

除此之外,選擇以糖和果汁為主組成的冰棒,熱量相對低;一旦加了奶油、煉乳或全脂奶粉後製成的冰淇淋,熱量都會升高不少。以同一個品牌的兩種冰品來比較,成分較單純的芒果水果冰棒每一公克熱量約0.7大卡;換成黑糖珍珠雪糕口味後,成份馬上多了奶油、煉乳、棕櫚油、脂肪酸甘油酯,滿滿都是油,再加上糖分,結果每一公克熱量飆升達到芒果冰棒將近三倍了。

至於一桶桶看起來很美味的香草或巧克力冰淇淋,大多含有很高的鮮奶油成份,不只熱量高,大量攝取飽和脂肪的結果,也容易增加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如果換成吃剉冰呢?一般單純加上糖水,熱量和果汁冰棒是差不多的。若要添加配料,盡量多選水果類會比較理想,雖然維生素C會稍減一些,但多少能補充膳食纖維,或是多酚、花青素等抗氧化營養,和冰淇淋相較會來得好一點;另外,平常一般人不容易在三餐攝取到的薏仁、紅豆、綠豆、彎豆等全穀雜糧類,也是不錯的配料選項。既然同樣都是要吃冰,順便攝取人體需要的營養,不是更好嗎?

【本文獲李婉萍的營養天地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吃冰原來比喝冰飲好!?冰品聰明吃,健康度一夏,歡迎追蹤李婉萍的營養天地FaceBook

延伸閱讀
冰棒、霜淇淋成帶路雞!超商雙雄如何應戰,搶攻規模50億的冰品市場?
高知冰淇淋年營收3億日圓的奇蹟!他如何用設計傳達「跑著尋找美味」的精神?
刨冰名列高風險冰品之冠!小心消暑卻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