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越來越多人願意為了異國美食而飄洋過海。若能理解不同國家語言的餐飲單字,不但可增加對餐點理解深度,也讓自己拓展不同層次的鑑賞力。澳洲美食雜誌《delicious.》曾揭示9大美食難字,針對這些較為艱澀的美食字彙,最佳的學習方式可能還是看羅馬拼音、聆聽音檔,以利直接跟原文發音接軌。
每個利基市場都有一些自己獨特的詞彙,從時尚、電玩到深奧的藝術、紅酒,愈是能夠駕馭相關語言的人,就愈能夠在其中暢遊;美食的世界亦是如此。儘管大多數的美食家都是心胸寬大、理解文化差異的人,不在乎一些小失誤,但是只要有行話存在的領域,就難免會遇到高傲、吹毛求疵的人。
隨著旅行的多樣化,愈來愈多人願意為美食而奔走,也可以把食與遊看成編織一場難忘的旅行經驗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如哥本哈根大學食品科學系的一項研究發現:食物的背景知識使滋味變更好——你我在迎接下一趟旅行前,不妨溫習一下那些看來像「英文」卻其實不然的美食詞彙,為自己的美食經驗加分,尤其在你想說出稱讚的時候!
了解美食語言 打破跨國隔閡
為什麼要學?
除了可以避免尷尬,懂得如何正確說出美食美酒的名稱,能夠培養個人的理解深度,並拓展不同層次的鑑賞力;另一方面,也使喜歡的理由更加鮮明、具體。當一個人不再因為美食的發音而對點餐猶豫不決,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好好享受。相較於中文,屬於音節文字的日文及韓文,由於能夠利用拼音組合直接拼寫外文的正確或最近似的發音,在點餐時似乎佔有相對容易被理解的優勢。比方說:法國的「croissant」,中文譯為「牛角麵包」,日文以片假名拼寫成「クロワッサン」(羅馬字母為kurowassan),韓文則是「크로와상」(羅馬字母為keulowasang),日文和韓文說出來的幾乎一模一樣,而且是最接近原文發音的翻譯。日韓絕大部分直接採用實物對照外語引領民眾認識新食品,跳過中文翻譯採用的意義或形容詞,如此一來便逐漸形成中日韓在美食詞彙熟悉度上的差異。
9大美食難字怎麼念?發音小技巧告訴你
不過,在英文教育普及的環境下,最佳的學習方式可能還是看羅馬拼音、聆聽音檔,直接跟原文發音接軌。接下來,請看看澳洲美食雜誌《delicious.》選出的9大美食難字的正確說法吧。
1、Dubonnet (dyoo-buh-ney) 杜本內
法國的一種餐前甜酒,用加烈酒(fortified wine,指添加白蘭地等蒸餾酒的葡萄酒)混合草本、香料和一點點奎寧調製而成,命名自發明這杯飲料的巴黎藥劑師(Joseph Dubonnet)。肉桂、咖啡豆、柑橘皮、以及各種草本和香料融合成一種獨特的波特酒風味,而奎寧則使其略帶苦味;據聞,用66%杜本內混合33%琴酒,加2個冰塊、一片檸檬,就是伊莉莎白女皇二世最愛的午餐餐前酒了。(小技巧:第2個音像快速說but但去掉t)
2、Sommelier(som-mall-yay) 侍酒師
儘管這是最常見的法語之一,卻仍然是英語系國家最普遍說錯的字,代表一家餐廳的葡萄酒總管或侍酒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擅長餐酒搭配,扮演的角色與主廚同等重要。最早源自18世紀法國宮廷,該職位專為國王和皇后在餐前試吃料理和飲料,以確保品質無誤而且沒有毒害;今日,侍酒師活躍於酒莊、餐廳、經銷商、商展或教育機構等地方。(小技巧:先說幾遍OM OKAY熟悉嘴型,接著去掉k練習說 som-mo-yay)
3、Dulce de leche(dool-seh deh leh-cheh / dool-theh deh leh-cheh)焦糖牛奶醬
這是一種長時間熬煮牛奶、糖、香草至焦糖化所製成的抹醬,通常當作餅乾的夾心或抹於蛋糕上,普遍用於阿根廷與烏拉圭,字面的意思是「甜」(dulce)「的」(de)「奶」(leche),不過其他國家如法國、葡萄牙、墨西哥、土耳其、波蘭也有類似的醬,只是名稱皆不相同。準確歷史已不可考,其中一個傳聞是:西元6世紀首次出現在印尼,接著傳播至菲律賓、西班牙、和美洲,可能是由拿破崙的廚子所創。這個字的發音可分為兩種:在南美洲是dool-seh deh leh-cheh,在西巴牙是dool-theh deh leh-cheh,差別在第2個音節發音時舌尖是在齒後還是在齒間。(小技巧:先說幾遍ㄟㄟㄟ,這是主要的母音,然後連上前面的子音——dool-thㄟ-dㄟ-lㄟ-chㄟ)
4、Açaí (ah-sigh-ee) 巴西莓
稱霸「碗公食物」(bowl food)的超級食物,現在仍是咖啡店必有的早午餐健康選擇,也是最多人好奇如何正確發音的字詞之一。這一粒粒的「紫金」雖然稱為莓果,卻不像草莓或藍莓長在地面或草叢間,而是像檳榔一樣成串長在高高的棕梠樹上。根據民間傳說,亞馬遜河三角洲在某饑荒時期,伊塔基(Itaqui)酋長的新生女兒被獻祭時,死在一棵新發芽的樹下,接著這棵樹養活了整個部落,出於紀念而將酋長女兒的名字(Iaçá)顛倒過來,為果實命名。
5、Moët (moh-et / mo-wet) 酩悅香檳
語言世界的諷刺之一是:愈是出名的愈有爭議,倒不因為眾所皆知而立定了一個共識。雖然這是法國奢華的酒莊名牌,卻不能依照法語的發音文法來說它的名字,理由是酒莊的命名來自其開創者——移民到法國香檳區的荷蘭人Claude Moët,因此Moët不適用法語的語法去掉「t」音,而是該用荷蘭語的說法讓人聽見「t」的氣音。
6、Phở / pho (fuh?) 越南河粉
全球最高人氣的越南小吃,2011年被CNN GO選入全球50大美食排行榜,它有一個令人難以捉摸的發音,畢竟越南語是一種音律複雜的語言;即使在越南境內也會因爲地區和腔調不同而出現不一樣的發音。河內的民眾認為Phở這個詞很可能是變化自當初法國士兵口中說的「火」(feu),形容烹飪時的柴火和湯麵的熱蒸氣;另可能是變化自廣東話的牛肉粉的「粉」字,那是河內市早期的中國移民擅長販賣的食物。(小技巧:uh?像提問時聲音上揚的「哦」,再加上f就是 fuh?)
7、Gőzleme (gerz-leh-meh) 土耳其餡餅
土耳其傳統的扁餅麵食,在澳大利亞維州的傳統市場或農夫市集一定會看到的小吃,口感、香氣和味道都與中式的韭菜烙餅相似,加了起司的就比較像西式的薄披薩。名字衍生自意思為隔間的「göz」,形容麵糰桿平、捏成口袋狀後塞入餡料的作法,原本是家家戶戶常見的早餐或小點心,20世紀後期變成國家代表的小吃;口味從傳統的炒洋蔥牛肉碎末、菠菜菲達乳酪,到現代的核桃香蕉蜂蜜、燻鮭魚加蛋,大街小巷的餐廳、咖啡店、和攤販都吃得到。(小技巧:先練習ㄜㄟ2個音,第1音節帶點捲舌,第2音節的母音是ㄜ,第3音節的母音是ㄟ,組成gerz-leh-meh)
8、Worcestershire (woo-ster-sheer) 伍斯特醬
這個字對英國和澳洲人來說並不難,卻難住了一些美國人;畢竟英式和美式英文總存著一條代溝。這款黑褐色醬料含鮮味的甜鹹,胡椒辛辣,似醬油似魚露,源自英國的伍斯特郡,故以此為名。1823年,藥劑師李(John Wheeley Lea)與佩林斯(William Henry Perrins)在塞文河附近開店,當時由於法規寬鬆,藥房可以販售食品,於是兩人產生了釀造醬料的主意;1837年第一批木桶熟成18個月的伍斯特醬問世,到了20世紀初已然成為大英帝國和美國家喻戶曉的醬汁,數不盡的食譜書都用到它。(小技巧:重音落在第1音節woo,略過rce無聲字母;第3音節先發「噓」音再以r音收尾,因為是英式發音,無需太過捲舌)
9、Chipotle (chi-poat-leh) 奇波雷煙燻辣椒醬
用煙燻乾燥的墨西哥辣椒製成的美味醬料,是墨西哥料理的必要配角,與薯條、漢堡、肋排也非常搭配;此外,粉狀、碎片狀、整顆的、罐頭的奇波雷也有販售。此字取自阿茲特克人說的納瓦特語—chīlpoctli,意思是「煙燻辣椒」,可是chipotle的拼寫令許多人猜想出好幾種不同的發音。(小技巧:第1、2音節都是短促的音,輕聲t,第3音節的母音是ㄟ)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怎麼讓餐點與眾不同?學會「雙重技術」的plus運用和數字魔法!
▶從國宴菜餚透視飲食文化符碼意義!從蔣中正到陳水扁,國宴菜色大不同
▶你怎麼跟外國人分享台菜的特色?聽韓良露論台菜的混血個性
參考資料
▶Faculty of Science -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Knowledge of the origin of the food makes it taste better." ScienceDaily, 12 Novemb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