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網路時代,孩童能接觸土地的機率大幅降低。面對此現象,多國採取實際作為,將耕種或是烹飪納入學校課程中,希望能藉此讓學童認識正確飲食知識、瞭解人與土地的關係,並留下親子之間的美好回憶。

在這個時代,太多孩子從小在電視與行動裝置螢幕的吸引下,與這個真實世界距離愈來愈遙遠,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形成許多負面影響,也逐漸產生了許多精神障礙。當我們願意帶著孩子一起耕種或烹調,透過食物,可以找回人與環境連結的臍帶。讓孩子重新體會傳統農村生活,將腳踩在農地裡,感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輪轉,看著小秧苗逐漸成長的孩子,也會對餐盤裡的食物更珍惜與感恩。

從田園到廚房 如何從小建立飲食教育

因此,飲食教育在各國都風起雲湧,連習慣吃速食含糖飲料的美國,在2010年起將10月訂為「從農場到學校之月」,共有四萬多所公立學校參與這個計劃,舉辦了許多相關活動並且力行吃在地的食物,其中並且有三分之一的學校在校園裡開闢菜園,讓學童種植自己吃的蔬菜水果。

英國也從2014年起,要求5歲到14歲的學生必須上烹飪與認識食物的課程,每個學生必須親自下廚學習做菜的技巧,同時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

日本前些年在中小學課程裡,正式加入了「食育」,除了有健康的飲食知識之外,從認識食物開始,找到自己跟土地的關係,同時也從食物的烹調中,建立溫暖的親子時光。

近年台灣有些縣市也開始嘗試編訂有關食育的教材,坊間有些幼教機構或民間團體陸續開了一些讓孩子學烹飪的課程,看到才3、5歲的孩子,居然可以那麼認真且慎重的在廚房工作,不只是洗碗擦桌子,還能切菜煮飯,真是跌破大家眼鏡,也顛覆了長期以來台灣家長將廚房視為孩子禁區的想像。

反轉家長的觀念 飲食教育從小地方做起

飲食教育在這個時代真的很有必要,當然,不見得一定要教孩子煮飯不可,但是會辨識什麼是垃圾食物,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一直被許多大人疏忽。

如果可能的話,儘可能自己在家裡烹調。或許有人說,父母親兩人都要上班,下班後都累得要命,哪有精神再自己煮?只能在外面吃,或是買現成的食物回家吃。其實我們家也是夫妻兩人都在上班,只因為覺得飲食健康很重要,所以寧可累一點或晚一點吃,也要在家裡自己煮。通常孩子下課回家,若是肚子餓,會先吃點水果或麵包,然後就寫作業,一邊等媽媽煮晚飯。8點左右晚飯煮好了,孩子的功課大概也做完了,全家人就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或討論。

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上市場,讓孩子看到蘿蔔是怎麼從土壤裡挖出來,小黃瓜又是如何長大,甚至豬或雞,是飼養在什麼樣的環境,瞭解我們吃下的每一口食物,我們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應負的責任。

除了培養感謝之心 更可以留下難忘回憶

日本人至今在吃東西之前,都會合掌說出一句感謝的話,那是對讓我們可以活下來,而奉獻出生命的動植物誠摯地感謝,「我領受您的生命了!」這種感恩的心情,其實也是人生幸福感最大來源。

同時,每個人小時候吃媽媽手煮的飯菜,更是一輩子幸福難忘的滋味,食物擁有讓全家人共享美好人生的力量,即使媽媽煮的飯菜很簡單,遠遠比不上外面餐館的豐富,可是我們真正感受到的不只是食物的味道,而是整個用餐的氛圍。

當然,如果孩子從小就能與媽媽一起煮飯,那更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幸福滋味了!

【本文獲李偉文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孩子的飲食教育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延伸閱讀
食育素養教育比不過學科成績 推動困難重重
授課時數不夠總是藉口!食育融入生活才是解方
天生就挑食?研究顯示:飲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對食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