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引發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風波,當時,包括台灣共有55個國家禁止輸入福島5縣食品。之後11年,有41國陸續解除禁令;有12國改採針對高風險食品停止輸入或提供輻射證明;僅台灣和中國仍全面停止福島等區的食品。直至2022年2月8日,行政院宣布台灣解除日本福島5縣食品進口的禁令,並將「禁止特定區域進口」改為「禁止特定品項進口」。

口述=吳秀梅(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
採訪‧撰文=編輯部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一發生,引發食品輻射殘留危機,台灣旋即在2011年3月25日禁止福島、千葉、茨城、櫪木、群馬等5縣產品。11年來,我國政府秉持科學檢驗、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為國人食安把關三原則,經過不斷評估與檢測,終於今年進入下一個階段,並將「禁止特定區域進口」改為「禁止特定品項進口」,亦即針對高風險品項,提供「輻射檢驗證明」與「產地證明」雙證,並針對福島5縣食品於邊境逐批檢驗,以確保民眾食的安全。

超高檢測標準,超嚴把關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身為進口食品安全的守門員,食藥署多年來不斷做福島5縣產品的風險評估與科學檢測。事實上,台灣對輻射殘留的檢驗標準非常嚴格,日本福島5縣食品一到台灣邊境,就會在邊境接受輻射檢驗,檢測碘131以及銫134與銫137的總和。事實上,台灣與日本一樣,輻射容許量都是採用核災區標準,並將國人飲食習慣與暴露日本食品可能的風險納入考量。訂定每公斤的食物中,銫134與銫137的總和限定在100貝克以下,遠低於歐美國家採用的「國際食品法典(CODEX)」制定的1000貝克,嚴格程度超過10倍。

吳秀梅署長說明,日本福島5縣食品一叩關,每一批都會做書面審查,接著做抽樣、檢驗,台灣共有七家公、私檢驗單位可用精密儀器做分析,且檢驗量能達到每年7萬件,加上邊境共有103名查檢人員,無論是在精密儀器、技術與人力上,都可安心無虞。

嚴格管制,搭配雙證要求

台灣自調整對日本食品管制措施後,日本進口食品不再以「區域」為限,而是改為「品項」限制。「重點是日本不能流通的食品,就不能來台灣!」吳秀梅說,像是5縣野生的鳥獸肉、菇類和漉油菜(五加科木本植物的嫩芽)3項仍然完全禁止,因為這些在日本都有較高的檢出率。其餘5縣開放的食品,則要求檢附「輻射檢驗證明」與「產地證明」雙證。另針對5縣周邊地區的特定品項,如:水產品、菇類、茶類、乳製品和嬰幼兒食品等,都需附上雙證。

檢附雙證:輻射檢測證明及產地證明,分項說明如下
(一) 開放品項之產品:福島縣、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千葉縣。
(二) 菇類:由宮城縣、岩手縣、山梨縣、靜岡縣生產製造。
(三)水產品: 由宮城縣、岩手縣生產製造。
(四) 茶類產品:由靜岡縣生產製造。
(五) 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由宮城縣、埼玉縣、東京都生產製造。

當然,民眾有選擇的權利,若真的不想吃到也不用擔心!因為所有食品都須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做完整的產地標示,並自2015年開始,日本食品須依《消費者保護法》標示至都道府縣,若沒有依照規定,可依《消費者保護法》開罰。重點是,所有日本產品在當地就規定必須標示相關產品資訊,來到台灣後,依照規定,資訊也不可少於當地國。

吳秀梅肯定地說,政府依照科學數據努力把關,甚至比照核災區的標準,「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塊土地上飲食,我們的子孫也會在這裡吃,這是經過11年的評估,在食安無虞的情況下才敢開放,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安心飲食。」

【食品藥物管理署廣告】

延伸閱讀

你支持「福食」開放嗎?政府宣布解禁 引爆網民激辯
研究證實:就算全年吃福島五縣食品 輻射量也低於一趟長程班機
當食安不是問題時 溝通才是重點! 行政院開放福島食品進口是否忘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