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世界各地,超額生產的食物與隨之而來的食物浪費天天上演,光是台灣每年就會丟棄將近3百萬公噸的食物。要如何減少剩食,讓多餘的食物找到新出路?抑或是調整飲食習慣就可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每當〈少女的祈禱〉音樂聲響起,家家戶戶出門倒垃圾,並順便與鄰居聊天交誼,這是台灣獨特而溫暖的風景。

除了倒垃圾之外,大家也習慣提著小盆子往車後掛著的廚餘桶倒剩食。據統計,台灣一天的廚餘量有4萬桶,高度足足可以堆出70棟台北101大樓。

食物過剩導致食物浪費!從產地、通路到消費者皆須做出改變

食物過剩的浪費與饑荒問題同時在世界上發生,因此避免食物浪費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德國紀錄片《嘗嘗剩食》指出,每天烘焙的麵包是需求量的百分之125,也就是至少有2成以上的麵包被丟到垃圾桶。

歐盟每天丟掉9千萬噸食物,但只要3百萬噸的麵包就能供應整個西班牙。食品業與通路市場常常無法準確預估消費者想吃什麼,很多食物根本沒有被購買就丟棄,而且大型連鎖超市因上架排列展示,或者包裝運送的需求,對於各種食物的大小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歐洲主食馬鈴薯只收直徑3.5公分到4.5公分的作物,產地的農夫只好把不符合大小的馬鈴薯丟掉。

總之,食物浪費是從產地、銷售通路到消費者本身,每個環節都存在問題。這幾年透過網路社群媒體的便利性,世界各大城市都有許多臉書社團或專頁在分享食物,甚至隨著環保意識的普及,很多超市特別開專櫃銷售「醜蔬果」或「格外品」,全世界第一家專門賣剩食的超市也在丹麥開幕。

如何減少剩食 找到即期食品更好的用途 ?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丟棄近3百萬公噸的食物,足足可以讓全台灣20多萬家中低收入戶吃20年。如何妥善運用通路商店的即期食品成為很多公益團體的努力目標,2011年,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成立,向業者募集即期與生鮮食品,然後分送到全台3百多個配合的社會福利機構,每年食物銀行拯救了1百多萬噸食物,幫助10多萬個民眾。

2014年有個年輕人發起了「石頭湯」計畫,呼籲社會大眾將冰箱裡多餘的食材捐出,再由志工煮成溫暖美味的粥或湯,然後發送給街友享用。

只要我們稍微留心一點,就可以把家裡的剩食減低,若是能盡量蔬食,廚餘的量幾乎可以降到最低,因為居家就可以用植物性廚餘做堆肥。

少吃肉多吃菜 可以減少碳排放量與森林破壞

多年前曾有團體響應國外推動「週一無肉日」,有研究指出,只要台灣全部的人吃一天素食,就可以減少5萬6千五百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132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碳吸收量,減少吃肉,除了對健康好,也是善待地球最簡單可行的方法。

為了吃肉,全世界的畜牧業對全球熱帶雨林的傷害太大了,比如說,為什麼這些年雖然全世界都很關注永續發展,但是森林的破壞卻沒有隨著淨零碳排喊得滿天響而有所改善?主要因素來自畜牧業。單單2018年就有1千2百萬公頃的森林遭到夷平,相當於每分鐘被焚燒或砍伐掉30個足球場的面積,其中3分之1是原始森林。

2019年到2020年,全球有百分之12的熱帶原始林被砍伐,情況不但沒有改善,甚至還加速惡化。以我們鄰近的印尼而言,原本印尼的環保法規定,每座島嶼、每個河川流域或原始雨林在開發時,至少必須保留百分之30的面積,但2021年卻廢除了這項條文,同時大幅放寬在林地採礦的申請。

全世界熱帶雨林的砍伐,主要是生產4種產品,牛肉、黃豆、棕櫚油,最後才是取用木材。尤其為了生產牛肉砍伐森林供牧場種植飼料,破壞的森林面積是其他3種需求總合的2倍以上。

看來吃牛肉對自然生態的危害太大了。或許我們可以開始降低對牛肉的依賴,也降低對環境的破壞,這是我們能夠為後代子孫做的一點事。

內容來源:《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3:你好,我好,做公益與世界共好》,時報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西班牙百事可樂協助馬德里食物銀行數位轉型 提高效率、實踐公平食物系統
省錢又兼顧環保!波蘭新創Foodsi如何吸引80萬人搶購「剩食驚喜包」?
【全食料理】在餐廳享用產地智慧!「糖果廚房」如何善待食材 發揮全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