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法國分子美食學創立者堤斯(Hervé This)的觀點中,食品科學對於廚藝料理具很大的關聯性與幫助,如探討烹調蛋料理,不同烹調溫度對於雞蛋蛋白質凝固的影響性,及煮蛋時的壓力與氣體影響等,皆和食品科學習習相關。

食品科學的發展對於廚藝創作有很大的幫助,這是法國分子美食學(Gastronomie moléculaire)創立者堤斯(Hervé This)的信念之一。很多食譜的內容不精確甚至不正確,也很少說明不小心失敗後該如何補救?不過以科學原理說明的食譜,對大眾而言又太過枯燥艱澀,令人望而生畏。因此他想到與5位著名主廚好友合作,在法國文化電台(France Culture)以閒聊形式討論法國料理的5個領域(前菜、主菜、配菜、醬汁及甜點)。每次邀請1位主廚上節目,以其中1道菜為主題,先由1個歷史名廚食譜為出發點,與主廚討論內容是否有值得商榷之處,之後探討各種流傳已久的相關做法、成功小撇步等,再用科學原理檢視上述食譜及做法正確度,最後請主廚談談廚藝應用上的創意,之後結集成書。

以雞蛋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的食材為例,經由調味後可甜可鹹,從前菜到甜點都能使用,如常見鹹派、各種煮法的蛋、美乃滋、布丁、烤甜蛋白餅、英式蛋奶醬等。堤斯早在1993年《鍋裡的秘密(Les secrets de la casserole)》著作中就談過雞蛋蛋白質受熱凝固的原理。一般說來固體受熱會溶解成液體,液體受熱凝結成固體的情況相當特殊。蛋白由90%水分及10%為數種蛋白質組成,受熱至61度C後,第1種蛋白質開始分解成網狀物質,可拘留水分凝結成膠凍狀物,溫度愈高凝結的蛋白質種類越多,水分越少口感會越來越硬。蛋黃內也含有蛋白質,68度C開始凝結。若加熱至100度C煮10分鐘以上,蛋白會變得像橡膠,蛋黃會有沙狀口感。不過雞蛋口感的變化主要與溫度相關,所以猶太人埋在灰燼(50~90度C)中烹煮數小時的蛋仍能保有滑嫩口感。上述內容已經由筆者理解後簡述,事實上當初第1次看到這本書時(共有數十個主題)覺得並不是很容易閱讀,而且很難與美食聯想在一起。

節目中與主廚閒聊的內容就有趣得多,如前菜部分與鞏提契尼(Philippe Conticini)聊到煮蛋(l’œuf dur),開頭的是大名廚艾斯可菲(Auguste Escoffier)的建議,沸水煮7~8分後,取出浸冷水較容易剝殼。鞏提契尼不認同時間,認為以一般大小的蛋煮6分半才是恰到好處的口感,此外他會在水中加醋以利剝殼。之後他們討論到蛋殼裂開的問題,主廚說他會注意選蛋、放蛋入鍋及取出的方式,所以煮蛋幾乎都沒有這種問題。堤斯提到坊間認為煮蛋水中加鹽蛋殼就不會裂開的說法,他做了一個實驗,用一鍋濃鹽水和純水各煮10顆蛋,結果兩鍋裂蛋數一樣多。反倒是早餐常吃蛋的英國人知道用細針在蛋上刺小洞,煮蛋時內部氣體會釋放出去就能降低裂蛋數。科學方面探討煮蛋溫度,堤斯大力提倡調整溫度做出最好的煮蛋口感,如以低溫約60~70度C的烤箱能輕易做出蛋白軟嫩、色度明亮、蛋黃呈現橘紅美麗色澤並帶有稠潤口感的料理。最後主廚提供以65度C煮蛋黃而製作的佳餚,將蛋黃加入榛果醬,在薄脆奶油捲餅(crêpe dentelle)上塗上百香果粒及榛果蛋黃醬,百香果的酸度與榛果醬甜度形成對比,蛋黃則有融合潤滑作用。

而甜點話題方面,與加尼葉(Pierre Gagnaire)聊到烤布丁(Les crèmes prises),開頭食譜6人份焦糖烤布丁使用5顆全蛋、8個蛋黃、250公克砂糖、1公升牛奶及香草莢,材料慢慢加入煮沸牛奶,製作焦糖填入模具後倒入蛋奶液,以隔水加熱方式烤45分鐘。主廚提議還可添加一點點檸檬汁或柑橘酒。隔水加熱的原理早於12世紀前就有法國化學家提及,將小容器放在裝水大容器中,即使送入200度C烤箱中烘烤,小容器中的溫度將維持在100 度C以下。烤布丁溫度最好不要超過65 度C ,才能有平滑外觀及軟嫩口感。除了溫度以外,水分加越多口感就越軟,但1顆蛋加超過0.7公升水分就無法凝結了。最後主廚從布丁細緻口感聯想到幾個甜鹹創意,如綴以烤米或烘焙榛果,或是將添加的液體換成其他如紅蘿蔔汁、雞高湯等。也可以做好後切塊加入高湯中。

近年來法國經常討論烹飪是否能算是廚「藝」(藝術含義,不同於工藝或技藝)?不同於滿足生理需求的日常性烹飪行為,廚藝創作的過程與其他藝術創作有許多共通之處。大廚們不時思考如何提升廚藝作品的深度,同時還要能獲得品嚐者(顧客)的認同。食品科學研究的成果集結眾人的努力及智慧,在某一程度上應能提供不少幫助。

延伸閱讀:
微熟、半熟到全熟 完美水煮蛋的料理秘訣
理性看待食品添加物的法國化學家
吃蛋必懂得三大蛋知識,避免壞蛋吃下肚

參考資料:
▶《分子廚藝:用科學實驗揭開美食奧祕的權威經典》Herve This著,孫正明譯,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