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的成立,幾乎可說是台灣麵食文化的起點,50多年來培育無數烘焙人才,創辦人苗育秀被稱作台灣麵粉之父。
撰文=陳韻竹
「台灣區麵麥食品推廣執行委員會」於1962年4月28日成立,創辦人苗育秀被稱作台灣麵粉之父,此單位係為現今「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前身,是台灣極為重要的穀類研發機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台灣幾乎沒有工業發展,主要生產為稻米、糖、香蕉、鳳梨等農作物,最早美國以麵粉直接援助台灣,苗育秀向經濟部長尹仲容建議改以進口美國小麥,有了原料便能發展工業加工生產麵粉,且當時國際市場價格稻米每公噸約180美元、小麥價格每公噸約60美元,以麵食取代米食進而可將稻米出口外銷,對於經濟發展有正面且實質的幫助。
但因當時民眾普遍習慣以米為主食,因此想要改變飲食習慣就需要加以宣傳,1962年配合政府農經政策台灣區麵麥食品推廣委員會便成立,推行研發麵食加工技術、協助政府向國外採購大宗穀物等,也與與美國小麥協會合作培訓烘培技術人員及從事各種穀類之化驗分析。
1987年舉辦第一屆乙級「烘焙食品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考試,後續也與日本菓子專門學校、法國藍帶學校(Le Cordon Bleu)等有所合作,有許多麵食糕點教學書籍都是由此出版,可以說是台灣烘焙人才幕後推手,多年來輔導許多學生開業及參加國際性烘焙比賽常獲佳績。
1988年擴大編組,改名為財團法人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在稻米外銷受阻產量過剩的時代,政府改為鼓勵民眾多食用米食,穀研所配合政策開始研發以米為原料之相關食品,因此除了麥、米之外包括其他穀類都在穀研所的開發與技轉範圍,也成為食品衛生檢驗機構與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的訓練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