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牛肉漢堡誕生在2013年8月5日於倫敦舉辦試吃活動,這塊人造牛肉是由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教授Mark Post帶領團隊研發而成的。

撰文=黃宜稜

根據世界人口時鐘的統計,全球人口數已在2017年4月24日突破75億,而專家更預測2024年將達到80億,也因為全球人口數的增長,對於肉品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然而隨著動物福祉越來越受到重視,加上飼養動物或肉品加工時往往會產生許多廢棄污染物,都是讓畜牧業備受考驗的因素,為此有部分科學家認為,人造肉將是解決此項困境的曙光。

人造肉(clean meat,又稱實驗室培養肉,cultured/lab-grown meat)主要是從活著的雞、鴨、鵝、豬、牛等禽畜身上取出幹細胞,並將細胞放置於乾淨的培養皿中,提供其養分,經過4~6週後細胞會變成細小的肌肉組織,並進一步變成可食用的人造肉。2005年科學家宣布要研發「人造肉」,主要是為了做為太空人的食物,爾後人造肉才逐漸被科學家視為解決未來糧食不足的曙光之一。

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牛肉漢堡終於誕生,並於8月5日在倫敦舉辦試吃活動,由2位食品研發人員擔任自願者試吃以及分享心得,自願者吃完後紛紛表示,從外觀看起來人造牛肉的顏色比真正的牛肉淺一點,吃起來肉質的緊緻度雖然很夠,但缺乏油脂所以口感略差。當時有不少民眾表示非常期待,但也有些民眾認為人造牛肉的口感應該無法超過真正的牛肉,不過BBC報導對此表示,這已經不是口感能不能被接受的問題了,因為一份人造牛肉漢堡的成本超過32萬美元,一般人根本吃不起。

當時研究團隊的領導者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教授Mark Post表示,目前的技術只能夠在實驗室裡培養小肉塊,大肉塊需要人工不斷地分配營養素與氧氣,因此成本就會大幅度提升,不過未來仍未持續帶領團隊深入研究,找出更方便、低成本的方法,也希望能讓人造肉在20年內投入商業量產。

爾後越來越多科學家投入人造肉的研究,美國孟菲斯肉品公司(Memphis Meats)更直接打造人造肉實驗室,於2016年3月研發出人造牛肉丸,2017年3月再度開發人造雞肉條,並獲得試吃者高度評價。相較於牛肉,其實孟菲斯肉品更看好人造雞肉條的市場,因為美國人每年消費的雞肉總量可達到900億元美金,美國農業部更估計美國每人每年平均食用91.7磅的雞肉,因此人造雞肉被孟菲斯肉品視為潛力股。

當時孟菲斯肉品就信誓旦旦地宣布,人造雞肉條預計在2021年上市,而2017年6月孟菲斯肉品又宣布,人造肉將會分批上市,首先推出的是混合了植物性蛋白的人造肉,接著是人造漢堡肉,最後才是眾所期待的人造雞胸肉、人造牛排等,而且歐美已經有6家代理商正在洽談中,相信不久就會正式進入量產的階段,並送到消費者的餐桌。

為什麼人造肉會被視為解決糧食不足的曙光呢?因為一頭牛身上取得的幹細胞可以生產出1.75億個人造牛肉,但卻需要飼養44萬頭牛才能達到這個數量。此外人造肉全都是在實驗室中培養,無細菌污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也沒有動物會被屠宰,更沒有加工過程需剔除的骨頭、內臟等雜物,是相對乾淨、對環境負擔較小的產品。不過雖然科學家對於人造肉投入了極大的心力研究,但最終要面臨的考驗仍是消費者到底能不能接受。

延伸閱讀:
首批混合植物性蛋白的人造肉 歐美已有6家代理商洽談中
全球首例人造雞肉條問世 預計2021年上市開賣
未來食品:培養皿上的蛋白質-人造肉

參考資料:
World's first lab-grown burger is eaten in London
Cultured Beef: Public tasting of the world's first lab grown bu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