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保溫瓶的原理是將瓶身內、外層之間的空氣被抽空,能有效減少熱傳導(直接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等作用,讓容器內的飲品持續保冰或保溫。
撰文=黃宜稜
炎熱夏季,跟著家人出去遊玩,或是跟著學校去遠足,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裝著冰涼飲料的保溫瓶,天氣寒冷時,泡了壺熱氣騰騰的花茶裝進保溫瓶中,是上班族寒冬中的小確幸。這麼神奇的保溫瓶,到底是怎麼誕生的呢?
保溫瓶的雛形,是在1892年由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杜瓦(James Dewar)所發明的,最初是一種用來儲存液化氣體的真空夾層容器,稱為杜瓦瓶。直到1904年9月17日,德國膳魔師公司(THERMOS)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個玻璃內膽真空保溫瓶,自此,保溫瓶開始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一般的水瓶,在裝入冷飲後會因為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等因素,而讓瓶內的冷飲逐漸退冰成室溫,熱飲亦是同樣的原理。保溫瓶的原理是,將瓶身分為內層的內管與外層的外殼,當內層與外層之間的空氣被抽空,能有效減少熱傳導(直接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等作用,讓容器內的飲品持續保冰或保溫。
膳魔師在1906年引進美國、1908年引進日本,都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並在1909年榮獲西雅圖世界博覽會首獎,被譽為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發明之一。同年,膳魔師保溫瓶也陪著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爾里(Robert E. Peary)完成人類史上第一次到達北極的紀錄。
1912年,膳魔師再度以保溫瓶、咖啡保溫壺及食物保鮮罐榮獲舊金山世界博覽會首獎,此後膳魔師能不斷的研發、創新,陸續推出食物保溫罐、冰淇淋保溫箱、可儲存冷凍魚的真空保溫容器,除了食物與飲料的保存,在工業、科學研究及醫療上,對於血液、器官的保存都有非常重要的幫助。1969年,美國太空人Alan Bean登陸月球時,也是利用膳魔師保溫瓶作為採集樣品的密封容器。
1978年膳魔師推出全世界第一隻不鏽鋼真空保溫瓶,1989推出真空保溫調理鍋,台灣市面上稱為悶燒鍋,這兩項產品一上市便引起民眾搶購熱潮。這幾年,膳魔師在研發、改良產品之餘,也邀請許多知名設計師為產品外觀做設計,並開始推出真空環保杯等榮獲環保署「環保標章」的綠色產品。
延伸閱讀:
▶【食專題】居家煮食夯!拆解料理神器
▶【食器使用安全知識】悶燒鍋的清潔保養須知
▶食品史上的8月20日 意外誕生的不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