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食專題
台灣謎肉片 這肉乾不科學!
科學拆解台灣謎肉! 肉乾沒你想的那麼神祕!
選用「珍貴稀少的肉」做成肉乾,其實只是行銷話術
肉乾怎麼做的?為什麼牛肉乾絲絲分明、豬肉乾香軟多汁、肉紙又輕薄脆口?
「掺混」為什麼會發生在牛肉乾,而非豬肉乾身上?
台灣精釀啤酒職人的崛起
揭竿起義15年! 台灣精釀啤酒用品味帶動市值翻倍成長
精釀啤酒拒絕工業制式化 個性釀酒風味變化萬千
想以浪漫釀酒師的身份活下去? 先別被產業現實所擊敗!
簡單的啤酒原料,釀出不簡單的態度
破解速食的「快秘密」
看似簡單的速食,其實蘊含著多種不簡單!
速食快的不只是速度,還有社會責任概念
酥脆又要多汁! 速食店炸雞大比拼!
美味薯條如何製成? 薯條「綠」了該怎麼辦?
【展覽特企】2018台北國際
【展覽特企】「2018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圓滿落幕
【展覽特企】2018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 會場買氣人氣大爆棚!
【展覽特企】台灣烘焙界奧斯卡-「城市麵包大賽」冠軍出爐!
【展覽特企】2018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 「城市麵包大賽」掀話題
錢都在我這!本宮的食代
「她」經濟崛起!女力食品大爆發
搶女人商機 必先摸清台灣查某郎的消費習慣
從機能食品趨勢聽見OL的心聲:讓我美!讓我好睡!
本宮只和自己乾杯!女酒商機君臨天下
殘留超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殘留不代表有問題 超標才是違法!
殘留超標的「標」到底是怎麼來的?
農藥是「藥」還是「毒」? 農藥殘留真的很可怕嗎?
食品添加物都好邪惡?不用不行嗎?
食科學
食添加
既然是肉「乾」,卻能JUICY多汁是因為加了這些東西!
吃霜淇淋等於吃空氣?美味霜淇淋到底如何誕生?
明明原料相同!為什麼烏龍麵是白色,而拉麵是黃色?
食品添加物都好邪惡?不用不行嗎?
食包裝
揭露紙容器的真實面:從製造到環保,缺一不可!
不用塑膠吸管比你想像中簡單:7 種友善環境的替代方案
冷充填V.S熱充填 飲料裝罐的加工、滅菌大不同!
讓免洗餐具達到環保極致:喝完飲料吃吸管,吃完午餐吃盤子
食加工
選用「珍貴稀少的肉」做成肉乾,其實只是行銷話術
肉乾怎麼做的?為什麼牛肉乾絲絲分明、豬肉乾香軟多汁、肉紙又輕薄脆口?
什麼是「循環經濟」模式?墨西哥海尼根釀酒廠告訴你!
精釀啤酒拒絕工業制式化 個性釀酒風味變化萬千
食追溯
「掺混」為什麼會發生在牛肉乾,而非豬肉乾身上?
簡單的啤酒原料,釀出不簡單的態度
看似簡單的速食,其實蘊含著多種不簡單!
拆解氣泡噴泉:汽水機如何讓水瞬間變成糖水炸彈?
食新聞
謠言拆解
留校察看的2A級致癌物「丙烯醯胺」,到底可不可怕?
【品牌贊助】味精會讓你味覺麻痺?破解味精兩大迷思!
【品牌贊助】從過去到未來 味精甩開罵名前進健康領域
礦物油的亂世文又來了!健達巧克力致癌?別再騙!
國際食事
特殊胺基酸配方飲食 是否會是明日抗癌新星?
農耕不只是栽種食物!印尼JAVARA公司保護農作物的多樣性與永續
用飲食療法掌控他人自由!義大利食療教派涉嫌虐待與奴役信徒
AI也要當農夫?請先究極地球上的科學原理!
即時新聞
不只是單純的酥香脆!江記華隆用魚肉紙 擺脫肉製品外銷障礙
預防大規模食物中毒! 2019年起「鐵路便當」納入食安管制
國內首創「中醫藥食產學」聯盟 群起打擊台灣「生活習慣病」
歐盟丙烯醯胺新法正式上路,台灣不跟進是因為?
安心消費
【廣編企劃】安心,是食的基本
速食快的不只是速度,還有社會責任概念
【廣編企劃】面對基改致癌的資訊,消費者怎麼做風險評估? 常見疑慮大揭密
【廣編企劃】基改食品進行科學審查的必要
食事追蹤
每3片就有1片是他!台灣肉乾的幕後英雄:軒記
天堂來的果實!能做菜、調果汁又營養的「木虌果」
天冷賣冰還能賣得好!哈根達斯是怎麼做到的?
食品史上的4月14日 國際班尼迪克蛋節
食生活
生活食安
科學拆解台灣謎肉! 肉乾沒你想的那麼神祕!
冰箱的神秘現象! 肉品冷凍後為什麼會變色?
如何減少食物中的丙烯醯胺攝取?台大教授秘訣大公開
留校察看的2A級致癌物「丙烯醯胺」,到底可不可怕?
健康營養
特殊胺基酸配方飲食 是否會是明日抗癌新星?
選用「珍貴稀少的肉」做成肉乾,其實只是行銷話術
「掺混」為什麼會發生在牛肉乾,而非豬肉乾身上?
既然是肉「乾」,卻能JUICY多汁是因為加了這些東西!
美味食譜
在家請客出高招!輕鬆端出讓人喜愛的生炒蝦鬆
用低溫烹調打造高級感的紅酒燉牛肉!
不用去德國就能吃到! 你也可以自製德式Brunch
主廚教你用電子鍋做出煙燻牛肉火腿!
節氣飲食
立冬食:金柑
白露食:秋刀魚
白露食:金針
白露食:文旦
食專欄
食科專家
只有做「動物實驗」的「健康食品」,真的不能相信嗎?
高粱酒,真的是越「老」越好喝嗎?
食品安全驗證百百種,選誰才安心?
今年過年走歐風:學學法國人如何品嚐烏魚子
醫學專家
紅棗含鐵補血用它準沒錯?其中可能有迷思
冬季難道不能吃寒涼水果嗎?
想用紅豆消水腫?先了解紅豆中的關鍵成分!
秋葵水幫助控制血糖?使用前必須知道的風險!
農業專家
產銷履歷,3個大眾質疑的原因
新手務農必看!前人的辛酸踩雷史變成你的寶貴知識
有機農業,我們準備好了嗎?
選購安心蔬果追求「無毒」?掌握3項挑選原則
食力特派
食品史上的4月14日 黑松誕生
食品史上的4月14日 國際班尼迪克蛋節
科技大躍進!人工智慧結帳各顯神通
女性同胞的「好朋友」用一杯茶和平共處
食鋪通
Facebook
Twitter
line
Special Issue
食專題
不可不知的「醃」害防「漬」法
醃漬是一種最原始的食物保存法,不管是包裝、散裝或家庭自製,醬瓜、菜心等醃漬蔬果處處可見。但蔬果只要醃了就不會壞嗎?為什麼會驗出漂白劑和防腐劑呢?《食力》帶你來了解。
2017/10/04
HOME
食專題
醃漬蔬果的製程是什麼?為何有漂白劑、防腐劑、甜味劑?
2017/10/04
醃漬蔬果的保存期限受其加工方式和貯存方式所影響,一般有添加防腐劑的產品可延長保存期限,但不代表不會壞掉,仍需儘早食用完畢。
4421
0
37
37
酸菜筍乾醃漬最常違規! 如何避免吃下超標漂白劑和防腐劑?
2017/10/04
食藥署每年定期抽驗市面上各通路醃漬蔬果產品約800-1000件以上。以2013年為例,酸菜及筍乾不合格的比例最高,不合格原因有75%是由於漂白劑超標、25%為防腐劑超標。
4885
0
6
6
醃漬蔬果沒營養吃了又生病?
2017/10/04
由於醃漬蔬果屬於初級加工食品,營養素會因為加工方式而有所不同。加熱、氧氣、醃漬時間、使用的配料等都會影響營養素的變化。隨著產品特性不同,以及醃料中額外添加許多有益健康的原料(如蒜、薑、辣椒等)、或經發酵後是否產生有益健康成分等,都可能減少或增加產品中的營養素。
6218
1
258
258
怕鈉含量過高就少放鹽,你以為這樣的醃漬物就安全了嗎?
2017/10/04
醃漬蔬果的保存期限受其加工方式和貯存方式所影響,一般有添加防腐劑的產品可延長保存期限,自漬加入的鹽、糖、醋、配料,及冷藏保存同樣也只有抑制功能,時間久了微生物仍然會持續增加。
3493
0
84
84
台日韓都愛的漬物:食力帶你識「漬」!
2017/10/04
醃漬是一種最原始的食物保存法,透過食鹽或糖等醃製材料處理食品原料,使其滲入食品組織提高其滲透壓,降低水分活性、抑制微生物活動,達到防止食物腐敗的方法。
4405
0
35
35
該如何保存易腐敗的食物?恰好開啟人類對鮮味的追求
2017/09/19
或者只是巧合,然而,所有能夠形成鮮味的理想方式,都是從易腐壞食物的保存方法發現,並且加以改善而來的。魚類尤其如此,但肉類與乳製品亦然。保存這類食品只是為了要確保它們不腐敗,但是最後卻常改變了原貌。但最重要的是,保存過後是否仍可食用,並且維持甚至增加營養價值。
2066
0
39
39
這麼厲害!鹽巴為什麼能夠防腐?
2016/12/12
為了保存、延長食物的鮮度與食用期限,發展出許多食品保存的做法,冷藏、冷凍技術的發明能幫助食物保留新鮮狀態,而防腐劑能防止食物腐壞。在尚未有冰箱冷藏技術時,如以鹽巴醃漬食物是保存食物的一大做法,醃漬黃瓜、醃蘿蔔以及鹹魚等食物都是透過鹽巴醃漬完成的美味,而其中奧秘在於鹽巴能改變食物中的水活性,成為較不適合微生物繁殖生長的環境,人們稱鹽巴為天然防腐劑絕不是沒有道理。
4944
0
159
159
日本農學博士的發酵課:鹽巴和細菌讓醃漬菜更美味
2016/03/11
鹽巴醃漬會破壞細胞,逼出食材的水分,但同時也會讓細胞活動停止,因此不會流失胺基酸與糖分。再加上蔬菜本身的酵素作用,增生了更多胺基酸,讓食材變得更美味!
23766
0
1874
1874
天然防腐劑是什麼?醃漬物的香氣哪裡來?
2015/12/09
蔬菜本身即含有一種蛋白質分解酶,會在醃漬過程中,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產生鮮味,再與有機酸合成,產生帶有香氣的酯化合物。
11489
0
119
119
鹽什麼時候加有關係?醃漬蔬菜加工方法
2015/12/08
鹽本身可防腐,減少氧的溶解度,使好氧細菌發育受到阻止。醃漬物的第一大功臣為食鹽,也是最便宜又不可或缺的調味料。
16337
0
541
541
醃漬蔬菜防腐劑、漂白劑常超標,食用要注意!
2015/12/07
醃漬蔬菜抽驗含防腐劑、漂白劑,掌握正確處理3步驟:清洗、浸泡、川燙,去除九成的防腐劑、漂白劑等成分,就能安心品嚐。
12488
0
95
95
其他專題搶先看
台灣謎肉片 這肉乾不科學!
中國人重禮俗,作客總會習慣帶著伴手禮,知名自助旅行網站KLOOK列出台灣10大必買伴手禮,第1名正是「肉乾」。粗估台灣人每年吃下約30億元肉乾,但從肉品選用、加工方式、營養成分,肉乾都比同為熱門伴手禮的糕餅、茶葉更不為人知!《食力》專題這次就從科學角度出發,帶你了解這澄橘又油亮的「謎肉片」到底怎麼誕生的?!
台灣精釀啤酒職人的崛起
2002年台灣開放民間釀酒後,一群拓荒者毅然投入、開啟了專屬台灣的精釀啤酒奇幻旅程。多樣的在地原料創造出無數個性化啤酒,用品味創造出差異化價值,這群職人用技術在國際上屢獲獎項,用啤酒讓世界看見台灣。
破解速食的「快秘密」
速食的快速與美味蘊藏著經過設計的食物製備方式,每種食物在上桌前看似簡單,其實都有不簡單的原理與細節。愛吃速食享受酥炸療癒感的你,一起來瞭解快速與美味背後的精心設計!
【展覽特企】2018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報導
台灣烘焙市場每年約有600億元的商機,本次盛會正是年度最大的烘焙業交流平台,因此各家食品廠商皆全力以赴,如烘焙油脂和冷凍麵糰大廠南僑,就以大手筆租下120個攤位,並且與同業結盟聯手推動「漢餅甜點化」新思維,協助漢餅客戶轉型,同時也瞄準新興的工作室和家庭烘焙,推出專用的麵包西點及漢餅烘焙原料,期望能促進漢餅市場成長動能,創造雙贏局面。
錢都在我這!本宮的食代
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再加上新興女性精英族群的崛起,女性消費實力也大幅成長,更陸續出現「她經濟」等名詞。為了迎接女性龐大的消費力,不論是歐美日先進國家亦或是新興市場,都存在許多有潛力的新商機。「本宮」儼然成為未來促進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在本宮們面前,朕都得沈默!
殘留超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你因為常見食品中有農藥或致癌物質殘留超標的新聞,以致讓你對農藥或食品添加物深惡痛絕嗎?其實我們不應該帶著憤恨的眼光看待,人們更應該知道農藥與添加物都有其使用上的必要性,且超標離真正對人體有危害的劑量或許仍有距離,就讓《食力》告訴你標準制定的背後真相。
滾滾百億黃金湯:滷味的秘辛
關於滷味「化學醬油和加工食品的精華都在滷汁裡面」、「一堆『東西』都會被滷出來」……等的網路流言不勝枚舉,千萬年來四處流竄著關於滷味的「秘辛」。雖說如此,有關滷味的滋味、香氣與記憶,都與台灣餐飲日常緊密交織,就算新聞寫得再毒,我們也無從決心捨棄這一味,究竟滷味成分裡又有何美味秘辛,讓各路好手皆仍前仆後繼投入滷味產業,甚至 1 年內為台灣締造上百億驚人商機?
香港:重視食安風險的美食之都
台港都是華人社會,飲食文化相近但食安系統不盡相同。香港早於2006年調整政府架構、設立專責食安單位,落實國際食安組織倡導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機制。到底這對食安業務重疊、風險溝通不足的台灣可有什麼啟示?
糖與代糖 你吃的是哪種糖?
減糖運動正夯,全球食品公司面臨的是拋不開甜卻想追求健康的消費者,因此天然和人工代糖的應用與開發日趨重要!身為消費者的你,一定要搞懂糖與代糖的差別,從原料、製程、營養熱量到甜度一次解析給你!
該變天了 台灣新食代如何創新
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市場,台灣的食品業者若再不狠下心來投入創新,將會失去與世界競爭的能力。然而食品業究竟該如何創新,才能一飛沖天?創新秘訣與得獎創新商品,同步大公開!
食品中的致癌物有這麼嚴重嗎?
健康意識抬頭,吃什麼會致癌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話題,卻也造成社會大眾捕風追影,將許多食物都與致癌物劃上等號,每天看新聞都是吃這個會致癌、吃那個也致癌,但真相有那麼嚴重嗎?深入了解國際公認的致癌物到底有哪些,以及它們為什麼有致癌的疑慮,讓你不再每天生活於恐懼之中。
夜市上游工廠直擊
夜市小吃匯聚了台灣飲食的精華,但這些美食的製作方式,卻像隱藏在潘朵拉盒子中的秘密,讓人既好奇又膽怯!這次《食力》挑選了7項台灣人常吃、外國人愛吃的夜市小吃,從原料來源、加工製程、營養迷思,到讓人傻傻分不清的品項分類觀念,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讓您徹底知曉,也揭露一攤又一攤的美食小鋪中,隱藏的衛生與食安問題!
戳破2017十大食謠言
2017年食謠言仍屢傳不止,網路普及化使得謠言的傳播速率大大提升,不實的食安資訊往往造成公眾恐慌。《食力》盤點2017年最受Facebook網友熱議的十大食謠言,逐一戳破曾教你惶恐不安的傳聞!
解讀2017十大食安事件
2017年毒雞蛋事件震驚全台,食安吹哨人制度亦有所成效,今年度有五件重大食安事故均屬於舉發查獲。《食力》盤點2017年最受Facebook網友熱議的十大食安事件,讓我們一起來回顧!
2017網購食品夯什麼
網路上買食品,大家究竟都買些什麼?《食力》攜手Yahoo奇摩購物中心調查2017年網路上最熱賣的食品,提供5大類別排行榜,告訴你哪些才是網民最愛買、平台最熱賣的商品,還有網購平台銷售食品的祕技!
咱台灣的深夜食堂
提到深夜的熱炒店,最先被人們想起的,可能是熱鬧喧嘩的交談聲、是滿桌豐盛的佳餚,更可能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聯繫與交流。一間間在夜裡提供親人平價美味的店家,其實各自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景。用不同的角度探討熱炒店,能讓我們對於熱炒店的記憶再多塗覆更加鮮明溫暖的色彩。
未來餐桌特輯:素蛋白、蟲蟲、蔬菜工廠、機器人
再過10年,全世界人口將再多出約10億人,土地、海洋等資源卻已逐漸枯竭。人變多了,食物卻越來越少。如何減少資源耗費、找出替代方案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老地球、新科技,人類的未來餐桌風景如何?即便不願面對,它仍逐漸在變化中!
【展覽特企】2017年最夯食飲品趨勢蒐集
隨著運輸技術與食品加工的發達,全球的茶、咖啡與食品開始在各地流通,2017年11月17日~11月20日登場的台灣國際茶、酒、咖啡、食品暨設備展,將把整條食品產業供應鏈展現在大眾面前,提供一個互惠交流平台,提供消費者一站式採購機會,並同時掌握最新的飲食趨勢。
花生與花生醬的經濟矛盾
2016 年台灣人共吃下約 4866 公噸花生醬,但只有三成是國產!為何台灣產花生卻無法供應花生醬製造?國產花生醬為何無法穩坐國內市場?《食力》帶您瞭解花生與花生醬的經濟矛盾!
LP?AB?破解優酪乳的摩斯密碼
漫長人生中難免有腸胃不適的時候,為了健康,許多人會抱著「有喝有保佑」的心情選購優酪乳,然而走進超商看到瓶身上寫著LP33、AB、LS99,彷彿打開了摩斯密碼般,讓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你想破解優酪乳上的摩斯密碼,從此在優酪乳市場橫行無阻、一眼就能挑中符合需求的產品嗎?就讓《食力》教你如何解密!
食農新創能玩出什麼新花樣?MIT告訴你
食農創業一定只有「青年返鄉」一途嗎?麻省理工學院業師告訴你,只要冒險超越自己的想像,你會發現創新創業沒想像中那麼困難,也不是只有返鄉耕種一條路!
不可不知的「醃」害防「漬」法
醃漬是一種最原始的食物保存法,不管是包裝、散裝或家庭自製,醬瓜、菜心等醃漬蔬果處處可見。但蔬果只要醃了就不會壞嗎?為什麼會驗出漂白劑和防腐劑呢?《食力》帶你來了解。
雞精與滴雞精的2倍戰爭
雞精和滴雞精是許多上班族生活中的消除疲勞良伴、產婦與孕婦愛不釋手的補品,在台灣,一年可以賣出近30億元的雞精產品!但您可知道為什麼雞精與滴雞精產品價格差距如此懸殊?營養是否不同?雞精的製作過程差異又在哪裡?《食力》帶你將細節完整探究!
瓶裝水為什麼這麼貴?
人要活著,就得喝水。水資源被稱為「本世紀最夯的藍金事業」,據推估,全球瓶裝水市場規模將於2020年達到2800億美金!不是轉開水龍頭就有水、煮一煮就能喝嗎?為什麼會有「瓶裝水」需求呢?市場到底在哪裡?《食力》告訴你!
【廣編企劃】中鏈脂肪酸 越吃越綺麗的秘密
大眾普遍會擔心自己無意間過度攝取,但油脂是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之一,因此,如何選擇好的油脂保持健康,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統一公司從日本引進油脂大廠日清OilliO集團以專利酯基交換技術製造的「統一綺麗健康油」成分中不僅具有「中鏈脂肪酸」,且脂肪酸比例接近建議攝取比例,是具有中日雙認證的健康油品,經實驗證實有助於不易囤積體脂肪。
平價西式早餐店大哉問
自1980年代美而美創立,並在台灣掀起加盟早餐店的旋風以來,西式平價早餐店可說是台灣最獨特的風景,而早餐店菜單上琳琅滿目的餐點,總讓人應接不暇,不知道該從何選起,也因此「早餐吃什麼」,幾乎成為台灣人每天要面臨的第一個難題。《食力》特地蒐集消費者在購買早餐時最想了解的20個問題,讓你不用再擔心自己所吃的早餐到底安不安全了!
又是一個王八蛋!芬普尼事件在鬧什麼?
2017年7月歐洲爆發雞蛋檢出芬普尼事件,在全球持續燃燒,在香港與韓國陸續中標之後,台灣也從官方宣告「不用擔心」,到現在每天更新的不合格名單令人怵目驚心,然而除了每天的稽查與檢驗,目前各部會對於如何根絕、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仍無共識,也讓何時會再出現未爆彈,成為民眾心中最不安的疑慮。
好吃到升天 高空食安不能搞飛機!
坐飛機,你期待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期待在機上供餐的那一刻,但你可曾想過飛機餐在送到你餐桌前,歷經了多少心血結晶去研發?從挑選食材開始,飛機餐這個幾乎可以號稱是地球上最安全的餐點,到底是如何誕生的?登機前,不妨看看《食力》,你會知道你吃的飛機餐到底有多厲害~
微波調理食品的矛盾大對決
不懂下廚也想出好菜?不用擔心,調理食品都幫你都準備好了,微波爐一鍵按下去、輕鬆搞定。但是聽說調理食品比較不健康又不新鮮,這是真的嗎?《食力》帶你來了解真相。
拆解「洋芋片」讓你一口接一口的魔法
洋芋片被美國跨國零售企業沃爾瑪譽為2017年最有發展性的休閒零食,而凱度消費指數調查則指出,洋芋片是2016年台灣消費者最愛的休閒零食,銷售額更連續2年都有2位數的成長,所有數字都可以看出其無限商機。這一片片迷人的洋芋片到底是什麼做的?而在口味多元化的現在,猜猜看,消費者在傳統與新奇2者之間又會情歸何處?
「機」渴!機能飲能想喝就喝嗎?
健康意識興盛,喝飲料也要健康,全球機能性飲品發展已從過去的消除疲勞、提振精神,延伸至透過添加營養素來強調營養補充、美容與活化器官功能等。但機能飲真有這麼神嗎?跟著食力來解密!
2017年國際食品展 亮點追蹤
食品科學的發展日益精進,為滿足不同需求的食品也拜科技所賜才得以誕生,而看見這些前人的發想與技術,之於我們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將我們對食品的想像帶往另一層高度。2017年6月21日~24日舉辦的國際食品展正是集合這些巨人,讓他們互相交流與激盪,也讓我們看見目前的流行趨勢,才能進一步規劃未來。
夏日大偵「茶」 你真的了解瓶裝茶嗎?
炎炎夏日就想來罐冰涼瓶裝茶解渴,瓶裝茶流傳過許多食安謠言,你又聽過哪些?瓶裝茶添加防腐劑而能長久保存?放隔夜的瓶裝茶能不能喝?或許你也曾因為這些訊息感到疑惑,當有疑慮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正面迎擊,確認謠言的正確性,用理性思考才能避免被不實謠言嚇呆了。
清涼一夏!那細菌呢?
在《食力》的冰品調查中,七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透過吃冰來消暑。夏日炎炎,來盤涼爽的冰是最棒的享受。但政府年年抽查冰品衛生、卻年年有問題。究竟吃冰有什麼眉角要注意?讓《食力》帶你來一探究竟。
麵包時代!看見台灣ㄆㄤˋ食力
在台灣,麵包店加上也賣麵包的便利商店、超市賣場等,總計全台至少有1萬6千多家,這其中還不包括在各大夜市、巷弄街口的麵包攤販。整個麵包產業從原料麵粉、油脂、酵母等都是學問,夜市麵包、超商麵包往往讓人有許多疑問,關於麵包的各種謠言更是時常聽聞。不想再只憑藉色香味甚至價錢做為選購依據,而是能更有食識力的思考,這回讓我們一起來徹底了解麵包吧!
到底油什麼事?打破植物油迷思
面對各式各樣植物油,你的挑選標準是什麼,品牌、價錢或是健康價值?《食力》發現常見植物油,幾乎都有各式各樣的說法甚至迷思,往往讓人在走進賣場超市看著貨架上的各式油品時,不禁在心中有無限疑惑......別再被傳來傳去的迷思困擾你,讓專家學者為你解惑釐清吧!
有機=無農殘?誤會大了!
有機=無農殘?事情可沒這麼簡單。有機農業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對環境具正面影響力,但台灣法規偏向檢驗合格的「結果論」卻讓民眾無法全面性認知有機的意義。讓食力帶你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機」!
減肥就是一場體內生化戰
夏日即將到來!又是一場與體脂肪拉鋸的抵抗賽!而減肥最需要日常生活的平衡拿捏,因為對身體來說,減肥可不是熱量的數字加減如此簡單,能量代謝更是一場體內的生化戰!關於減肥你可能還不知道的事,以及到底該如何吃、何時吃,直到運動飲食、減脂產品,食力都帶你全部了解!
食安或政治?美豬到底吵什麼?
2017年3月31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點名台灣在進口豬肉、牛肉等議題並未依據國際標準,使國內再度掀起一波討論。究竟開放美豬進口是否等於罔顧人民健康?對國內豬農真會造成嚴重影響嗎?跟著《食力》一起了解這個議題的來龍去脈吧!
【台北食安週特企】安心外食,食安有感
103年,柯文哲市長甫當選後,就開始以『讓市民吃得安心』為市政執行的重要目標。而今,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努力下,首善之都的食安政策執行,從基層的校園營養午餐廚師健康管理,到各大業者的食安自我管理;以及市民最實用的imap網站,還有新穎的搭伙心食堂烹飪輔導教室開辦等.......,獨步其他縣市的做法,讓我們透過食安週的專題報導,來一覽首都的精彩成果!
你不知道的真「麵」目
麵食為國人的主食之一,以小麥麵粉為主的白麵、油麵、寬麵、細麵等,你又最喜愛哪一種麵?對於麵條你是怎麼看待它?要Q彈有咬勁、要白才美麗還是追求能保存的久?!麵條可不一定和你想的一樣,更有巧妙的製作原理才能造就各種麵,就在這裡,我們將見證麵條的真「麵」目!
【展覽特企】烘焙創新力 開拓『暖』實力
台灣烘焙業界已經有70年的發展歷史,一年產值更高達台幣600億元。4/6-4/9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盛大展開,可以見到烘焙未來五大新趨勢在原料食材、烘焙新品、設備上的運用,並有多項國際烘焙比賽,能一睹國際烘焙新秀的光彩與精湛手藝!
年年出現的戰役—禽流感
1887年,全球首例禽流感出現在義大利;1997年,香港更發生人類感染案例,從此,禽流感正式受到全球高度關注。禽流感顧名思義就是禽類之間的流行性感冒,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在候鳥身上已經生存了好幾個世紀,並可能傳播到雞、鴨、鵝身上,造成家禽異常死亡,甚至可能感染人類,由於候鳥每年秋冬固定往南遷移,禽流感病毒也藉此飛向全球,是防疫單位每年必須面對的戰役。
瞎蜜!台灣蜂蜜有一半是假的?
四月採蜜期即將到來,這段期間的天氣也將決定台灣接下來一整年的主要蜂蜜供應量。但你知道從2013年相關單位調查以來,台灣市面上居然有兩成到五成的蜂蜜都有摻假疑慮嗎?為什麼台灣每年蜂蜜需求量逐年升高,蜂蜜生產量卻無法趕上呢?彌補市場需求的假蜜又是怎麼做成的?《食力》為你一一破解!
寶寶喝了什麼,寶寶不能說?
母乳最好!根據調查台灣母乳哺育率高於全球平均值,但當面臨母乳不足、隔代照顧、重返職場等情況,能夠協助哺育功能的嬰兒奶粉,便是寶寶接觸的第一種食品。由於1歲以下嬰兒奶粉禁止廣告宣傳,當面臨必須選購時,卻只能參考網路或是口耳相傳的資訊,究竟爸媽們應該如何當個聰明的消費者?
吮指的誘惑:巧克力
巧克力自古被封為「眾神的食物」,流傳至今更成為愛情的化身,凡人都難逃巧克力的美味誘惑!你知道巧克力是怎麼來的嗎?全球與台灣巧克力產業又有什麼發展趨勢?快跟著《食力》一起深入巧克力的甜蜜漩渦中一探究竟!
別鬧了!日本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2011年日本311地震後,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事件,福島縣及周圍地區的食品遭到許多國家的進口限制,不過經過這幾年的研究與分析發現,日本核災區食品的輻射值已逐漸恢復成核災發生前的標準,各國也逐步解除對日本食品進口的限制。然而台灣對於是否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仍爭鬧不休,各種似真似假的傳言不斷湧出,你也跟著恐慌起來嗎?你真的解發生什麼事了嗎?
食,大人物
食在用心,安穩經營。企業,與人的故事,帶你重新感動台灣新食力!
泡的「粉」營養?
長大後你還有繼續喝奶粉泡出來的「ㄋㄟ ㄋㄟ 」嗎?撇除嬰幼兒奶粉來說,台灣平均每人每年消費3公斤左右的奶粉!就算平常沒有泡奶粉的習慣,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從餐飲、糕餅中將奶粉吃下肚。快跟著《食力》一起認識奶粉的故事吧!
嚼對停不住 口香糖
您愛吃口香糖嗎?您是否曾經好奇自己到底「嚼」了什麼?《食力》從原料成分及製程,一次解開口香糖的來源之謎,此外,聽說千百年前,人們就已經會嚼食口香糖!而且還有口香糖越嚼臉會越大,但又可以抑制食慾、集中注意力等如此一說,到底實情如何呢?快來和《食力》一同一探究竟吧!
食力2016猴塞雷年終大調查
2011年到2015年塑化劑、餿水油、手搖飲農藥超標等大規模食安事件接連爆發,食安議題早成為民眾關注焦點,也使謠言甚囂塵上。《食力》在2016年年終盤點出最受Facebook網友熱議的十大食安事件及謠言。一起來回顧!
雞排雞排多大牌?
走遍大街小巷,在店面、夜市、路邊餐車都可見到台灣小吃的另一個傳奇-雞排,油炸酥香的雞排,不僅廣受台灣民眾喜愛,更揚名海外,根據雞肉供應商指出,台灣每天吃掉約24萬片雞排,即一年吃掉約8760萬片雞排,1980年代由鄭姑媽小吃店研發雞排後,便開啟台灣雞排產業的故事,至今,打著不同特色的雞排業者在產業中持續角逐,《食力》探討雞排產業,從各家雞排如何發展、雞排常用油品、調味料等原料逐一探討,帶您瞭解雞排背後的各種食材與秘辛。
咕咕雞的都市傳說
台灣人一年光雞排就吃了8760萬片,更別提雞腿便當、鹽水雞等其他食物,究竟台灣人有多愛吃雞肉?時常聽到的抗生素、禽流感等食安問題,又是靠著什麼制度來避免?一起從雞肉的產業數據、生產過程及各部位解析來深入瞭解吧!
【廣編企劃】你真的了解基改作物嗎?
基改作物真的那麼萬惡不赦嗎?研究指出,民眾若愈明白基因改造科學知識,就愈能接受基改產品。但根據研究發現,台灣民眾對於基改的認知其實愈來愈偏離事實......你對基改也有疑慮嗎?快來理性認識基改作物吧!
台灣NO.1有機樂活聚落
花蓮縣富里鄉除了擁有被譽為金針花山的六十石山、聞名全台的富麗米,還有全台第一個有機示範村—羅山村。有機示範村成立至今10年,不但帶動鄰近村落組成有機樂活聚落,更串連東部地區的有機休閒農業,形成有機休閒樂活廊道。現在就跟著《食力》的腳步,深入了解它是怎麼做到的?
泡麵是「拍咪呀」嗎?
泡麵自從1967年首度在台灣上市以來,已陪伴台灣人度過了無數個颱風夜,你知道台灣泡麵市場發展至今經過哪些演變,現在又呈現何種風貌嗎?《食力》帶你一窺泡麵產業概況及消費者偏好,並分析製程、拆解謠言,讓你一次瞭解泡麵的所有秘密!
【展覽特企】國際食飲品 趨勢最前線
近年來,台灣咖啡、茶、食品逐漸在國際間打響名號,在軟實力與技術上深獲肯定。即將於 11月18日~11月21日登場的台灣國際茶、酒、咖啡、食品展,為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及互惠交流平台,不僅提供消費者一站式採購機會,更能掌握最新的食飲品趨勢。
30年磨一劍 醋飲
從碳酸飲料、果汁到各式茶飲,因「健康意識」抬頭,已讓台灣飲料市場開始重新洗牌,而長銷30多年的醋飲,又再度回到眾人視線當中。《食力》走訪最具潛力的老將新枝,一窺這黃金飲品將引爆的市場爭奪戰。
植物奶有多紅?
「植物奶」紅遍全球,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109億美元,你知道歐美與亞洲流行的品項有什麼不同嗎?植物奶是否真能完全取代牛奶的營養成分呢?甚至有人說植物性蛋白質比動物性蛋白質更健康?你還一頭霧水嗎?現在就跟著《食力》一起瞭解植物奶真面目!
吃素,到底好不好?
吃素,在人類歷史上,過往是少見的,因為那與生存無關,純然是種價值的選擇。而現在,吃素是一股潮流,更包含了健康、環保的元素。撇開價值論述,吃素,到底好不好?我們回歸到最基本的營養、美味來思考,這當中,素料的食安疑慮、吃素常見的營養缺乏等問題,更是我們應該要了解與關心的事。
烤肉的季節,就大口吃吧!
烤肉的美味與香氣,甚少有人能抗拒這般美食,而中秋節烤肉的習慣已經變成台灣的習俗,為的就是在美味的氛圍下,享受一家團圓的和樂。所以,吃的開心很重要,但如果能吃得安全更美好。飲食從來就不是只有「健康」一個標準,還包括個人味覺的美好體驗,但至少吃得安心是共同價值,烤肉的季節到來,這專題教你放心吃吧!
一杯手搖飲 你到底喝了什麼?
1992年台灣有了第一家連鎖手搖飲料店「休閒小站」後,經歷了24個年頭,至2016年有登記的手搖飲料店以成長超過6千家,更不僅在台灣發揚光大,更於紐約、倫敦、巴黎與上海等各大城市,都能看到台式手搖飲料店的足跡,此次《食力》從台灣手搖飲產業的原料茶葉,到所有可能加入的配料、奶、糖到果汁,甚至到整個飲料的包材等,一一探討、破解誤區。
蛋蛋大變身
你知道皮蛋是怎麼做的嗎?外觀上又能否辨認有沒有重金屬殘留呢?鹹蛋蛋白呈流質狀是否代表壞掉了?滷蛋、茶葉蛋的蛋黃為什麼常常呈現灰綠色呢?加工蛋品的產業現況、加工製程,到怎麼挑選、怎麼保存及所有謠言拆解,通通幫你整理好了!
搶救剩食大作戰
食物是人們重要日常所需,隨著全球經濟、設備、糧食生產效率提升,食物的供給更有成效的提供人們飽食。由生產端走向消費端,消費者購買食物後,往往因為購買過量或對食物保存期限認知不足,在食物尚能安全食用時便被丟棄,但你了解食物保存的觀點嗎?為什麼會訂定保存期限?我們如何做到聰明的避免食物浪費?全球關注的剩食議題,《食力》與你一同關心並搶救食物!
台灣乳業出了什麼問題?
你以為拿鮮奶在室溫下實測,就能知道哪個品牌沒防腐劑嗎?台灣鮮奶比國外濃純香就是因為含有添加物?國外鮮奶比較便宜是因為台灣比較黑心?鮮奶保久乳傻傻搞不清楚?如果你符合任何一項,快來跟《食力》一起瞭解台灣鮮乳產業!
潔淨標示 食品業革命的新趨勢
每年不斷爆發的食安問題,以及法規面不斷層層緊縮與加重罰鍰的現況下,食品廠該何去何從?潔淨標示(Clean Label)或許是台灣食品業者另一條救贖之路。
【食安特企】台灣食安第一關
為提升食品安全,世界各國都積極建置食品追蹤追溯系統,第一步就是要能掌握食品業者。台灣目前積極推動的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就是要透過登錄字號讓食品業者有合法身份,政府可達全面管理、民眾可辨識合法業者選購,讓台灣食品安全環境跟上國際的腳步!
老了,該吃什麼?
年紀大時,身體機能退化後,我們又能吃什麼?別以為這些還不會遇到,因為2025年,台灣就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除了所謂長照之外,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高齡者的飲食需求。因為他們如何吃得健康又美味,就是關切到未來我們自身的體驗好壞,當然,這一大片新的領域,也是食品業不可忽略的新藍海!
大家來找茶
茶是中華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手搖飲料業更是蓬勃發展,但你對每天接觸的茶飲了解多少?你知道台灣進口茶葉半數以上來自越南嗎?而市面上常見的金萱、四季春茶到底是烏龍茶還是綠茶呢?越南茶含戴奧辛到底是真是假?快跟《食力》一起來找茶!
安心吃粽 別讓屈原笑你呆
當食品變成文化符號,吃就被賦予食品以外的意義,千年吃下來的粽子就是多了傳承與故事。但現在,當吃變成壓力、當吃變成擔憂,此時吃粽則又多了點危機的意識。別怕,當你清楚一顆小小粽子裡潛藏的食安隱憂時,你就有能力品嚐美味,拒絕危害!
呷飯皇帝大
民以食為天,食以米為先,華人身上流著是米的文化,但近來西化飲食當道,國人對米的攝取量逐年降低,雖不至動搖國本,但的確對糧食自給政策有很大影響。看看鄰近日本,他們所推動米食復興已視為重大政策,或許,在營養、經濟等面向上,鼓勵國人多吃米飯是件重要的事!
黑金產業的食安秘密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早已不是廣告詞,而是台灣咖啡市場的真實寫照,《食力》編輯團隊走訪咖啡大廠、食品研發單位,直擊咖啡的產製過程,還搜集市場上咖啡相關產品進行成分拆解,並且邀請食科專家與醫學專家分析飲用咖啡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紛擾20年 基改作物大揭密
自1996年基改作物被商業化應用以來,各界爭論便沒有停過。但客觀事實到底如何?《食力》整理全球基改作物種植數據、台灣基改與非基改大豆量,以及基改作物大事記和正反意見比對,讓您對基改作物有更全面的瞭解。
安心吃油-認識橄欖油的5堂課
油品風暴後,台灣人選購油品偏好進口橄欖油,但市售橄欖油品牌多,價格差距大,消費者應該了解橄欖油知識,才能做出適切的選擇。
網路團購美食天王大突擊
網路團購的小確幸,您也體驗到了嗎?《食力》提醒您要注意,產品標示不清、資訊揭露不全是網購食品重大食安易燃點!《食力》參考網路溫度計(統計區間2015年5月19日至11月19日)與momo購物網、好吃宅配網站團購熱銷品牌,精選「十大網購天王」進行標示體檢,竟然有近半數不合格!
居家煮食夯!拆解料理神器
食力蒐集了現在市面上「瘋行」的五種料理器具:水波爐、低溫調理棒、壓力鍋、慢磨果汁機和手持電動攪拌棒。從科學原理來拆解這些料理工具的奧妙之處,也邀請營養專家來解析是否真如其銷售話術強調的神奇又有效。
認識食物中毒的日常風險
食品安全議題中最首要但也最被忽略的,是如何避免急性食物中毒問題,這些因為食品引發的疾病又被稱為食源性疾病,食藥署2014年《食物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統計,外食場所與學校午餐引發食物中毒機率較高,排名第三則是令人意外的居家場所,了解食物中毒風險才能加以防範與留意。
就是他們讓我們吃黑心食品
2016年台灣進入政黨輪替的新局面,食藥署也頒佈和實施多項新制度與新系統希望讓台灣的食品安全管理更進步。但是在食品產業普遍瀰漫民意難懂官威的氛圍下,食力想從現象面、法規面、資訊系統整合面來探討,如果政策不夠好?台灣的食安治理真的會更好嗎?
拆解食安謠言
社群網路與LINE通訊軟體經常出現許多「食安謠言」,用聳動標題、恐嚇性字眼像是「XXX千萬不能吃」「小心,每天吃XXX會得癌症」,造成民眾對於食品的恐慌,但是往往都是積非成是、導因為果,甚至根本是錯誤的不實訊息。食力拆解這些食安謠言,歡迎大家「查證後分享」,讓謠言止於智者,人人都能是識食物者為俊傑。
年節食品的擇食指南
每逢農曆春節,家家戶戶會準備豐盛年菜與喜氣的年節食品迎新年。在大量採買各式各樣年節食品時,仍不要忘了「食品安全」最重要,《食力》幫大家整理了採購年菜注意事項,認識年節食品成分,以及多篇健康年菜食譜,和大家一起迎健康安心迎猴年。
油不得你!知識讓你挑好油
近年黑心油風暴不斷,民眾烹調用油習慣不斷被衝擊,更因此引發許多改變,但油真的那麼可怕嗎?這些改變的用油習慣就正確、健康嗎?《食力》用科學破除食安謠言,也聽聽食科專家如何說明油品的真相。
台灣食安政策客廳會
台灣食安法規隨著時間及事件不斷調整,不僅社會大眾不易了解,常使食品從業人員 實際執行遇到不少難題。適逢台灣大選,在各候選人紛紛提出食安政策作為政見之時, 為能替台灣食安政策能有效落實執行,食力foodNEXT邀請產官學三方就食安困境與食安政策方向進行座談,提供實際執行的經驗以完備台灣所需的食安政策。
基因改造食品知多少?!
基因改造食品技術日新月異,基改與非基改分別有其擁護者,台灣食安法規為保障消費者吃的權益,已要求基改食品必須有清楚標示,但實際上我們又真的對基改食品了解多少?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食安政策?
近年食安事件頻傳造成民眾信心大失,2016總統大選即將到來,各黨派針對食安問題提出政策,食力採訪整理專家學者意見與觀點,歡迎各方一同來討論思考,台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食安政策?
吃火鍋的食安選擇
天氣逐漸轉涼,火鍋生意越是搶搶滾,市售火鍋湯底標示不實、火鍋料防腐劑超標等問題都曾發生,究竟無論是在家品嚐或是到店享受,消費者在食的安全上應該要留意些什麼?食力編輯團提供大家安心吃火過的選擇撇步。
咖啡的基本
根據國際咖啡協會統計,從種植咖啡豆到販售咖啡,全球咖啡產業鏈粗估有超過上億人參與咖啡豆的產製與銷售。而我們買得到咖啡的場域,除了咖啡館、餐廳、便利商店以及手搖飲料店等,咖啡更是已經深入各個家庭廚房、辦公室茶水間,甚至也有些人只要有杯具、熱水就能隨時享用手沖咖啡。 當喝咖啡已經成為生活日常時,你可想過充滿香氣、色如琥珀般的液體,每一口都安全無虞呢?
認識乳酪:原料、過程與風貌
食到深秋,人們的味蕾開始渴望香濃的滋味,乳酪風味餐點此時很受消費者的青睞。但您可知道我們所食用的乳酪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大量生產、精緻的工藝乳酪、會牽絲與不牽絲的乳酪之間,又有什麼分別?甚至有葷食的乳酪!《食力》拆解乳酪製作過程,搭配簡易的乳酪食譜,邀您一起食力大增。
麵包的基本:從酵母、麵粉到烘焙
從早餐到點心麵包成為了許多人方便的選擇,你可知道台灣的麵包店數量超過四大便利商店總和,但仍有不少人擔心市售麵包有食安疑慮,寧可自己動手做。究竟一個讓你能夠吃得安心又健康的麵包該有哪些基本要素呢?食力編輯團編撰了從酵母、麵粉、到烘焙的麵包系列文章,希望你能更認識麵包。
你喝的真的不是化工奶!
2013年《商業周刊》一則「牛奶駭人」專題報導,指出多家市售知名鮮乳含有過量的非法藥物殘留,農委會抽驗市售牛乳卻都未檢出禁用藥物,然而民眾失去市售合格安全鮮乳的信心,導致大品牌鮮乳銷量急遽下滑,只有在少數特定通路才能購買的小農鮮乳頓時成為市場搶手貨,小農鮮乳和大廠鮮乳究竟有和差別?《食力》編輯團隊為你逐一解答。
夜市裡的人氣小吃大集合
台灣飲食文化中夜市小吃深具特色,不但吸引海外觀光客來台必遊,也是在地人解決民生問題好去處。全台莫約有300個大小夜市,幾乎等於319鄉鎮各地都有,夜市裡攤販小吃一直是政府推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幽靈地帶」,食力編輯團隊走訪夜市蒐集熱門人氣小吃,找出潛在食安易燃點,從科學觀點提出對應之道,告訴你如何選擇才能安心享用。
Facebook
Twitter
line
「腸」征之旅!糯米腸與香腸的腸衣怎麼來?
2018/01/03
346660
1
72
除去糞便、黏液後的豬大腸,稱為「大腸皮」,而「豬腸膜」是指用刀子將大腸皮去掉外層漿膜、外層肌肉層後,剩下的膠原蛋白黏膜下層,俗稱為腸衣。
閱讀更多
編輯選文
冰箱的神秘現象! 肉品冷凍後為什麼會變色?
「掺混」為什麼會發生在牛肉乾,而非豬肉乾身上?
肉乾怎麼做的?為什麼牛肉乾絲絲分明、豬肉乾香軟多汁、肉紙又輕薄脆口?
選用「珍貴稀少的肉」做成肉乾,其實只是行銷話術
科學拆解台灣謎肉! 肉乾沒你想的那麼神祕!
不只是單純的酥香脆!江記華隆用魚肉紙 擺脫肉製品外銷障礙
在家請客出高招!輕鬆端出讓人喜愛的生炒蝦鬆
每3片就有1片是他!台灣肉乾的幕後英雄:軒記
天堂來的果實!能做菜、調果汁又營養的「木虌果」
10天給你1公斤!看來無害的薄脆肉紙竟是肉乾界的熱量地雷王!
Home
食專題
台灣謎肉片 這肉乾不科學!
台灣精釀啤酒職人的崛起
破解速食的「快秘密」
【展覽特企】2018台北國際
錢都在我這!本宮的食代
殘留超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食生活
生活食安
健康營養
美味食譜
節氣飲食
食專欄
食科專家
醫學專家
農業專家
食力特派
食鋪通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