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食力 foodNEXT
食科學
食生活
食鋪通
食地圖
食獨家
全部
食農科技
製程直擊
科普知識
共
105
筆資料
新增日期(新-舊)
新增日期(舊-新)
觀看次數
食科學
直擊洗選蛋製程!機器不只會洗蛋還能挑出壞蛋!
2024/10/14
《食力》帶你前進「禾蛋蛋品」洗選產線,禾蛋堅持單一蛋源,從養殖蛋雞到洗選加工自成一條完整產線,員工還須沐浴並穿著全套防塵衣方能進入洗選工作區,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到底洗選雞蛋要經過哪些關卡呢?
食科學
叉燒花瓣擺盤始祖!鷹流拉麵叉燒製程揭密
2024/04/10
軟嫩多汁的叉燒肉是拉麵的亮點,製作相當費工。《食力》帶你直擊這粉中帶嫩的叉燒製作流程!
食科學
口感紮實有嚼勁的拉麵麵條 為何會有「齒切感」?
2024/04/03
日式拉麵的麵條和我們常見的陽春麵、意麵、油麵等,在外觀色澤、口感與風味都有些許不同,為什麼拉麵麵條口感會比較Q彈紮實、帶有特殊鹼味呢?讓專精於客製化麵條的上村製麵所製麵師卓客伻,親自為我們示範拉麵麵條製作的五大步驟!
食科學
【食聞】益生菌就是要選好菌基因 !紐崔萊用基因定序找出益生菌裡的菁英好菌 吃了超有感!
2023/12/08
你知道嗎?益生菌可不是有吃就好,好的益生菌得要吃對菌株品種、讓菌株順利存活與定殖在體內,才能發揮最強的保健效果,而「紐崔萊強效複合益生菌」全部做到了!究竟好的益生菌該有什麼條件?紐崔萊益生菌哪裡厲害了呢?現在立刻來解析!
食科學
俺達の肉屋主廚鍾佳憲 米其林星級牛舌刀功大公開
2023/09/23
切法影響口感,到底米其林星級主廚如何應付這如手臂粗的牛舌呢?
食科學
你手中的洋芋片從哪來?跟著食力直擊美國馬鈴薯產地!
2023/08/06
台灣雖然也有種植馬鈴薯,但是產量無法因應國內需求,仍須靠進口補充,而台灣進口馬鈴薯的主要國家就是來自美國。到底美國為何能做到全年穩定供應品質優良的馬鈴薯呢?而台灣的進口量竟然能排上美國馬鈴薯的出口第六名!跟著《食力》前往美國重要的馬鈴薯生產地「華盛頓州」,了解美國馬鈴薯的生長環境與供應鏈!
食科學
酸V青梅大變身!日本人為何吃梅精保養?
2023/04/07
清明節前後,每年的3月~4月是台灣梅子盛產的季節,大多數人的飲食習慣較少會直接食用青梅,因此梅子經常被加工製成多樣的產品,到底梅子有什麼營養成分呢?又能製成哪些酸V的產品呢?一同了解一下台灣青梅的酸V魅力!
食科學
看到檸檬和醃醬酸筍讓你流口水了嗎?為什麼吃酸會讓人開胃?
2023/03/22
看到水果攤上賣的檸檬,不用品嘗就已經覺得酸到口水要流出來了。但你知道檸檬其實是鹼性食物嗎?而養樂多裡也有的乳酸菌其實是製作平時下飯的配菜醃醬筍的最大功臣,這些意想不到的「酸」食物到底還有什麼厲害的呢?
食科學
法式油封鴨、客家封肉為什麼這麼美味?都是因為用「封」鎖住食材真滋味!
2023/03/15
同一種食材經過不同的料理方式可以呈現截然不同的味道,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炒、炸、煎、蒸之外,「封」也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料理手法,法式油封鴨、客家封肉、高麗菜封、冬瓜封都是利用「封」做出來的料理,究竟「封」出來的料理是什麼風味呢?
食科學
皮蛋Q彈口感、烹煮蔬菜先加鹽會讓味道變差?原來和「滲透壓」有關!
2023/03/08
皮蛋Q彈口感、烹煮蔬菜先加鹽會讓味道變差?原來和「滲透壓」有關!
食科學
潤餅皮QQ的秘訣是什麼?為何豆漿表面會有豆皮?原來蛋白質幫了大忙
2023/03/01
潤餅皮QQ的秘訣是什麼?為何豆漿表面會有豆皮?原來蛋白質幫了大忙
食科學
昆布、海鮮的「鮮」味究竟是什麼味?你對鮮味知多少
2023/02/22
你知道鮮味是甚麼味嗎?日本學者池田菊苗居然是從昆布湯中發現鮮味的?鮮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味道,要是沒有鮮味吃飯的樂趣就少一味。一起來了解有關鮮味的小知識吧!
食科學
為什麼可可豆需要烘焙?茶葉烘過之後有何變化?
2023/02/15
「火」的應用造就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飲食上除了將「生」轉化成「熟」降低食物對人體的危害之外,不同的受熱方式運用到食材上,所產生的料理風味與質地也不盡相同!正如同可可豆在烘焙過程中,同時運用到熱空氣對流的「烘」和熱傳導的「烤」,經歷烘、烤雙重作用下的可可豆才能製做出迷人的巧克力風味。
食科學
吃辣為什麼讓人愉悅 還容易汗流浹背?
2023/02/08
吃辣為什麼讓人愉悅 還容易汗流浹背?
食科學
料理一定要加鹽嗎?想讓食物更美味 一點也不「鹹」少
2023/02/04
料理一定要加鹽嗎?想讓食物更美味 一點也不「鹹」少
食科學
想要做出好吃酥皮 高、低筋麵粉與奶油多寡都很關鍵!
2022/06/25
要讓食物達到酥脆的口感,不是只有加熱這麼簡單!從選料到製作麵團,每一步都很重要,不論是糕餅、小點等要達到酥脆的口感,「油」為什麼很重要呢?
食科學
什麼是超級味覺者?怕吃「苦」從這三招下手!
2022/06/19
你也怕吃到「苦」嗎?其實,只要食物中有0.0001%的苦味我們就能感受到,甜則是0.1%才能感受到,人類對於「苦」味本來就相對比較敏感。而想降低食物中的苦味,就從烹調、調味到溫度下手!
食科學
果糖甜度高、熱量較低 但會比較健康嗎?
2022/06/18
楓糖、果糖、麥芽糖、蔗糖等,這些常見的糖類中誰的味道甜,熱樣的多寡又是如何?吃起來越甜的糖,熱量會就越高嗎?而為什麼做麥芽糖要用在暗室裡吹冷氣的發芽的小麥?
食科學
小心肉片柴柴的!為什麼火鍋片要用「涮」的?
2022/06/12
煮火鍋肉又乾又柴、讓你心好累?學會「涮」方法原理讓你煮出又嫩又鮮甜的火鍋肉。而想要吃到軟嫩的肉,從肉片厚度、烹調時間、鍋具甚至到湯底選擇都息息相關!
食科學
搓愛玉一定要用礦泉水?揭秘結塊料理的科學原理
2022/06/11
「撞」竟也是一種料理法?透過食物中陰陽離子的結合,讓液體凝結,也改變了食物的狀態,豬血、愛玉、豆花,含果汁牛奶的結塊,其實都跟「撞」大有關!
食科學
自己動手最安心 釀酒和釀醋哪裡不一樣?
2022/06/05
發酵是藉由微生物或是食材本身的酵素,讓食物的風味產生變化,日常生活中常喝的蘋果醋、優酪乳、黑麥汁、酒等,雖然原料和風味大不相同,但其實都是藉由「釀」這種發酵法所製造而成。
食科學
先煎再燜!鍋貼、生煎包怎麼煮才好吃、皮不破?
2022/06/04
鍋貼外皮「恰恰」的口感、或者酥脆的外皮搭配多汁內餡的生煎包,這些其實都是利用「貼」的料理技巧而來!到底「貼」和「煎」有什麼不一樣?水在其中又扮演什麼重要角色呢?
食科學
乾魷魚為什麼「蓬」不起來?水發、鹼發、油發方法一次懂
2022/05/22
台灣小吃美食中常見的發糕、芝麻球,都是靠「發」一種能改變食物外型、口感的料理手法所製成,不過除了這些,連乾蛋糕、麵包、魷魚泡小蘇打粉也是「發」的一種?這些「發」有哪裡不一樣?
食科學
豬腳美味又富含膠質!烤、蒸、燜、褒口感大不同 你喜歡哪味?
2022/05/21
台灣小吃店常見的豬腳、白菜滷,是許多台灣人記憶中的美好滋味,要如何讓這些日常小吃保留原本食材的特性與風味呢?「燜」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道烹調手法。一起來看看「燜」的料理重點是什麼吧!
食科學
台灣魚露的美味秘密 用內臟分解出香醇滋味!
2022/05/15
利用「醬」的烹調方式,改變食材的香氣、風味還有口感,讓單調的食物更加分。發酵過程中分解蛋白質所產生的胺基酸是魚露釋放出鹹味、甘味、鮮味等不同風味的關鍵點,且食材更不能少了魚內臟。
食科學
「煸」出酥鬆口感 4步驟在家自製肉鬆
2022/05/14
「煸」,是透過烹調加工,讓食材快速脫水,再利用小火翻炒入味。而大家常見的肉鬆就是透過「煸」來料理的,才能讓肉鬆吃起來乾燥蓬鬆又保有口感。早期肉鬆的做法是先將肉塊滷熟,接著手撕肉塊讓它變成肉鬆,而現今肉鬆做法是透過機器捶打碾碎肉塊。兩種做法讓口感上也有差異,古代的肉鬆較扎實,現代的肉鬆較膨鬆。
食科學
布丁的凝固劑「吉利丁」取自動物膠質!用溫差將美食「凍」上桌
2022/05/08
布丁是咖啡廳裡經常販售的甜點常客,因為香甜、滑嫩的口感,成為許多人最愛的甜品之一,布丁的原料很容易取得,只是要如何把製作布丁的鮮奶、雞蛋、砂糖、香草凝結在一起呢?答案就是「吉利丁」,這種把膠質凝結在一起的烹飪技術就是「凍」了!
食科學
煲湯風味濃厚又營養!怎麼「煲」才對味?
2022/05/07
上到米其林高檔餐廳,下到街頭的平民美食,煲湯總是在各種各樣的場合裡擔當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如何把煲湯中所有食材濃縮成精華,可是件相當考驗功力的事。「煲」的關鍵在掌握火侯,利用長時間的小火熬煮,讓湯汁可以充分吸收食材的精華,風味自然濃厚。
食科學
家常經典料理宮保雞丁 怎麼煮才「爆香」?
2022/05/01
蔥爆牛肉、爆炒牛肚或宮保雞丁等,這些熱炒店必點的料理,一上桌的香味就令人食指大動,但要把食物做得熱、快、乾、香,可是考驗「爆炒」的功力呢!為什麼爆炒過的菜餚會這麼香呢?快來看看「爆」的香味秘密!
食科學
肉類最適合乾「醃」!什麼是兩階段醃製?
2022/04/30
席捲全球的韓流文化,讓韓式泡菜深受許多人喜愛。其實在台灣,醃漬食品也深入我們的生活中,像是早上吃粥時搭配的醬瓜、滷肉飯上的醃蘿蔔、看電視時品嚐的零食蜜餞等都是醃漬食品,這些許多食物經過醃漬後,都為原本的食材增添了另類的風味。
食科學
熟成牛排口感與風味獨特 竟然是「風」出來的?
2022/04/24
生活中「風」總是默默存在,但在製作食物時,它可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不管是涮嘴的讓人一口接一口的肉乾,或是主食類的米粉,都需經過「風」的洗禮呢!「風」出來的食材,會因為溫度和濕度的不同產生變化,要把食物「風」出美味可口的滋味,可是考驗到職人的判斷與拿捏呢!
食科學
美味鯊魚煙怎麼做?糖「燻」撇步簡單在家做
2022/04/23
「煙燻」是利用加熱的茶葉或木屑,把燻製產生的色、香、味滲入食材,使食品產生獨特的風味。歐美相當流行的煙燻鮭魚和煙燻香腸,香氣濃郁同時也保有食物原本的口感,而在台灣,無論是傳統小菜「鯊魚煙」或者是原住民製作的煙燻豬肉,煙燻香氣滲入食材的美味,你知道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嗎?
食科學
東坡肉又油又香!二次加熱法 「燒」出好滋味
2022/04/17
夜市小吃向來是台灣主打的美食,像是雞排、鹹酥雞等,都是來到台灣必嚐的!但是你以為把食物裹粉放進油鍋裡就好了嗎?要得到酥脆口感,還需考量「彈性」和「保水度」,甚至裹上濕粉或乾粉,所得到的口感也大不同!
食科學
療癒系食物!怎麼「炸」的酥脆又多汁?
2022/04/16
夜市小吃向來是台灣主打的美食,像是雞排、鹹酥雞等,都是來到台灣必嚐的!但是你以為把食物裹粉放進油鍋裡就好了嗎?要得到酥脆口感,還需考量「彈性」和「保水度」,甚至裹上濕粉或乾粉,所得到的口感也大不同!
食科學
怎麼「滷」才不會死鹹?先加糖、肉類過水是關鍵
2022/04/10
滷肉飯、焢肉飯、滷蛋都是台灣民眾津津樂道的國民美食,但你知道如何「滷」出一鍋色香味俱全的滷汁嗎?「滷」是利用多種調味及香料調製成滷汁、再放入食材的烹飪法,上至國宴料理、下至平民美食,在其中都佔著相當重要的位置,代表了台灣飲食的一大特色!但是要怎麼滷才能入味又不死鹹呢?
食科學
加不加蓋差很多!要「煎」的表面焦脆、內部軟嫩有技巧
2022/04/09
煮、炒、煎、烤是製作料理時常見的烹調手法,其中,把食物表面製作的焦脆而內裡軟嫩,是「煎」這個烹飪方法的特色。用煎的料理像是嫩煎雞腿排、煎牛排或是煎鍋貼,並非只是把食材丟到鍋上就可以的,過程中可是大有學問,一不小心,可能表皮就會燒焦、更流失水份,完全失去原本的風味!
食科學
酸甜福州名菜「荔枝肉」超下飯!用紅糟製麴再醃肉
2022/04/03
現代生活中,發酵食品處處可見,例如接種酵母菌製成之發酵乳品、以納豆菌發酵黃豆製成之納豆,或是透過乳酸菌發酵製成之泡菜等,這些產品皆是利用微生物產生的酵素,將食材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小分子,進而產生酸性物質及特殊風味。不過你知道,發酵的副產品也能運用於料理中嗎?
食科學
超簡單料理「煮」法:蒜泥白肉蒜的涮嘴秘訣
2022/04/02
「煮」是水烹法中最基本的技巧,也是日常易上手的烹調法之一。不管是家庭聚會時煮一鍋豐盛的火鍋,或是半夜肚子餓煮一碗泡麵來吃,只要在鍋中裝水,再丟入食材加熱至熟即可。但若想要做出美味的水煮料理,在許多細節上可就不能馬虎!
食科學
別再只會「焗」烤起司 茶葉、鹽巴也能焗出好滋味
2022/03/27
聽到「焗烤」這2個字,你會想到什麼?西餐廳鋪滿香濃起司的焗烤料理早已深入人心,許多人會直覺將焗烤與起司聯想在一起,但事實上,兩者並不能畫上等號。「焗」是利用介質加熱食材的料理方式,而不同介質因本身特性差異,能夠賦予食材不同的風味及口感,而且「茶焗蛋」的口感更是Q彈喔!
食科學
「烤」出油亮脆皮表面 令人愛不釋口烤鴨的作法
2022/03/26
烤鴨是運用「烤」烹飪法的經典菜色,燒臘店內掛著的烤全鴨總是散發著金黃色誘人光澤,令人食指大動,爆紅的櫻桃鴨更是到宜蘭必點的鴨肉料理。但是,要烤出油潤發亮、皮脆肉嫩的烤鴨,精準掌握溫度、時間與操作方法都是重點。
食科學
「勾芡」學問大!地瓜粉、玉米粉、太白粉、低筋麵粉差在哪?
2022/03/20
肉羹、酸辣湯、玉米濃湯...生活中處處可見勾芡料理的蹤跡。勾芡是藉由在料理中加入澱粉,使澱粉遇熱糊化而具有吸水、黏附及光滑的特點,增加料理的滑嫩度與晶瑩光澤,並減少油膩感。到底勾芡時要注意什麼小細節呢?
食科學
流傳千年的中華料理法!隔水「燉」出澄清肉湯
2022/03/19
寒冷的天氣來一碗熱騰騰的燉湯,鮮甜的湯頭配上軟嫩的排骨,總能為身體注入一股暖流。但這種熟悉的風味與口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食科學
甩鍋不是為了爽帥!教你「炒」出香甜蛋炒飯
2022/03/13
炒飯是台灣人共同的美食記憶,一道炒飯在一百家店中就會呈現出一百種風味,有的粒粒分明、口感Q彈,有的則較濕黏,或是乾硬難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炒飯擁有如此多變的口感與風味呢?
食科學
比烤、炸、煮熱量還低!怎麼「煨」出食材原汁原味
2022/03/12
你聽過江南名菜「叫化子雞」嗎?又稱為「黃泥煨雞」的這道傳統料理,以及「煨牛肉」、「瓦罐煨湯」等中華料理,都是使用一種叫做「煨」的烹飪方法。到底「煨」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種用微火慢慢燒煮的料理方式,竟然能讓食材吃起來保留更多原汁原味?而且熱量還比「烤」、「炸」、「煮」來得低?
食科學
飄香一甲子 用好心腸做好香腸
2021/01/18
想要知道豬肉最後是如何變成桌上香氣迷人的香腸佳餚? 帶你一探這充滿台灣味道的國民小吃完美製程!
食科學
【食聞】危機就是轉「雞」,後疫情時代的白肉雞數位轉型大公開!
2020/12/14
國產白肉雞是台灣最重要的肉品來源之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造成消費者日常生活與消費市場的衝擊與變化。
食科學
每個人的童年一定有它!直擊國民經典零嘴「孔雀香酥脆」生產線
2020/09/08
孔雀香酥脆是在台灣銷售多年的經典零嘴,獨特的小魚形狀、酥脆口感,還有濃厚的香氣,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無法自拔!想要知道孔雀香酥脆的美味秘密嗎?難得一見的孔雀香酥脆製程大公開!
食科學
【你不知道】最簡單的其實最難!要做出正統拿坡里披薩多的是眉眉角角!
2020/04/24
食科學
【食聞】解決糧食危機的農業新革命是什麼?讓中研院院士帶你認識基因編輯技術
2020/04/22
新興育種技術運用在農業科技上,改善作物生產效率及維護地力永續,使自然資源能夠真正地永續利用。
食科學
【你不知道】跟香菜一樣好惡分兩派!「魚露」為什麼這麼鮮?
2020/04/10
食科學
【食聞】基改5超人:超級英雄的真相大解密
2020/04/08
基改食品作物都是需要經過嚴謹的評估才可以在市面上販售的,一起來了解一下何謂基改食品作物、打破基改食品的迷思吧!
食科學
【就醬做】難忘的古早味 相招來做「草仔粿」!
2020/04/02
你也懷念這道古早味嗎?每每接近清明時節,總是能看見「草仔粿(又稱艾粄)」出現,不過除了外婆、奶奶和少數的家族長輩還留著這項手藝外,真的懂得做草仔粿的人卻是少之又少。但這項技藝承載的不只是一項傳統工藝的延續,更是世代人們的回憶。想知道簡單的艾草、糯米如何成為讓你回味無窮的傳統美味嗎?現在就跟著《食力》一起探訪一甲子老店「香圓食品」追到古早味的最源頭,看下去!
食科學
【就醬做】世界金牌巧克力製程大揭密!巧克力世界大賽冠軍曾志元奪冠手藝獨家公開
2020/03/13
原本是白色的可可豆到底經歷了多少步驟才會變成迷人的巧克力?可可豆從果莢中取出後,經過發酵、乾燥、烘焙後,終於變成我們熟悉的「巧克力色」!不過接下來可是又有研磨、精煉、調溫、成型等等一道又一道的工序!想變成絲滑又順口的巧克力可沒那麼容易~到底世界金牌巧克力的製程有多講究?就讓《食力》帶你深入巧克力世界大賽冠軍曾志元的巧克力工坊,一起來看看可可到底是如何經過重重關卡大變身!
食科學
【就醬做】走進可可產地,尋覓「Tree To Bar巧克力」的風味起源!
2020/03/06
一片巧克力入口,濃郁而香甜的味道總讓人愛不釋手!但你知道嗎?在台灣你不僅能看到可可豆變身巧克力,更能走進可可產地、一探Tree To Bar巧克力的全歷程!可可樹從種植、採收到破殼、發酵,究竟一顆可可果是如何變身成為富有台灣風土滋味的Tree To Bar巧克力呢?就讓《食力》帶你深入屏東產地尋覓這美好滋味的起源吧!
食科學
【食聞】白肉雞知識知多少
2019/11/15
白肉雞因為生長速度快,時常被大眾誤以為其營養價值低、油脂含量高,其實雞隻之所以生長速度快,是因為有優質的育種選拔技術與飼養環境,為了打破大眾對於白肉雞的迷思,本片邀請專業營養師為大家說明白肉雞的營養價值、挑選秘訣與美味的食譜讓消費者可以安心吃雞、品嚐白肉雞的美味。
食科學
「番茄醬」竟然源自閩南?來看這酸甜好滋味究竟怎麼來 !
2019/09/12
根據資料統計,2018年全球番茄醬總產量將近9百萬公噸,平均每個人每年吃下1.2公斤的番茄醬!但你知道嗎?總常搭配著西式餐點出現的番茄醬「ketchup」,其實這一詞最初可是起源於閩南語喔!但究竟吃薯條時一定要搭配的酸甜好滋味又是怎麼製造的呢?現在就跟《食力》一起一探究竟吧!
食科學
【食聞】基改黃豆好可怕?政府層層把關,免驚!
2019/09/02
「老闆,這豆腐應該不是基改的吧!」這是市場的我們,而且是大多數的我們。到了賣場,拿起瓶裝豆漿看一看,發現背面標示著基改黃豆的字樣,就把它放回架上。這份對於基改黃豆的恐懼,真的對嗎? 市面上常見的基改食品多數來自基因改造的黃豆,黃豆可加工製成醬油、豆腐、食用油及其他豆類製品。這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許多民眾關心且在意的食事。 其實,我國進口基改黃豆是經過農委會與衛福部層層把關,在全球許多國家也都允許種植或是許可進口。而且,基改黃豆不僅有比較強壯的環境抵抗力,抗蟲害等特性也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對環境永續更友善。更重要的是,黃豆是優良蛋白質的來源,其營養價值與非基改黃豆等同! 在進口到台灣市場前,也會針對人體與環境進行嚴謹的安全性評估,例如測試有無毒性與過敏源、田間試驗以及動物試驗等,皆為確保基改黃豆對人體與環境的安全性無虞。 相信專業、相信科學,認識與了解基改技術,無須過度恐慌與排斥,建立正確的食安知識,才能保障自己的「食」權利。 【本影片由美國黃豆出口協會委託製作】
食科學
你以為堅果從樹上採下就可以吃?國民堅果萬歲牌 生產線罕見大公開
2019/01/31
《食力》這次潛入已創立30多年的堅果領導品牌工廠,一探到底堅果需要怎麼樣的加工過程,才能保持它的新鮮與營養成分!
食科學
什麼是修飾澱粉?
2018/10/22
灃食教育基金會智庫、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的郭孟怡教授,為我們介紹各類澱粉的由來及特性。
食科學
食用油為什麼要精煉?
2018/10/19
我們不需要有品牌或種類的忠誠度,最重要的是「什麼油都吃」,輪著吃、換著吃、小包裝購買,但不應攝取過量。
食科學
全回收零廢棄! Nespresso膠囊咖啡用創新實踐永續環保
2018/09/10
膠囊咖啡一直被認為是不環保的產品,但事實上Nespresso早在1991年就開始在全球佈設咖啡膠囊的回收網絡。
食科學
重組肉誕生的真相
2018/06/11
讓碎肉變肉排的重組魔法:其實有4大元素!哪4大元素?快來了解重組肉誕生的真相吧!
食科學
一瓶美味的優酪乳如何誕生?來看看養樂多公司如何製作優酪乳!
2018/05/20
酸甜可口、有著滿滿的益生菌的優酪乳,究竟是怎麼被製作出來的呢?直擊養樂多工廠,快來看看養樂多優酪乳究竟如何誕生!
食科學
想喝杯楊桃汁得等6個月?楊桃汁製程大揭露!
2018/05/18
想喝楊桃汁還得等上6個月?為何夜市裡賣的不是「鮮榨」楊桃汁呢?
食科學
啤酒釀造原理全解析
2018/05/16
資深小鮮肉食力哥帶妹子參觀酒廠啦!到底啤酒怎麼製作?市面常見的精釀啤酒、工業啤酒與無酒精有何不同呢?
食科學
滿口致癌物 有那麼嚴重?
2018/04/10
每天打開手機、電視,大家都在說「吃這個會致癌、吃那個也致癌」,但真相有那麼嚴重嗎? 目前國際公認的致癌物到底有哪些?另外,吃這些食物代表「絕對」會致癌嗎?就讓影片帶你深入了解吧!
食科學
澱粉也能變成糖?你吃的市售果糖跟水果沒關係
2018/03/22
你知道加入手搖飲中的果糖糖漿,是怎麼被製作出來的嗎? 果糖是從水果中萃取出來的?不! 真相是...?
食科學
香腸、粉腸、糯米腸一次搞懂到底差在哪?
2018/03/20
你知道除了黑白切的粉腸外,還有另一種粉腸嗎?香腸、粉腸、糯米腸到底差在哪? 讓大腸香腸粉腸產品批發商「腸大爺」分析給你聽!
食科學
糯米腸包的不是塑膠皮!快看腸衣如何從屠宰場到你手中
2018/03/15
你有想過手中的糯米腸、香腸是怎麼做的嘛?真的是用豬腸子做的嗎?這些豬腸子是怎麼處理加工的?二話不多說,快看腸衣如何從屠宰場到你的手中,變成令人喜愛的夜市小吃。
食科學
夜市鳥蛋是假蛋嗎?食力帶你直擊鵪鶉蛋產線
2018/03/13
愛吃夜市鳥蛋的你知道嗎? 台灣的鵪鶉蛋早就過剩了! 這些過剩的生鮮鵪鶉蛋如何被製成火鍋料? 《食力》帶你破解加工製程!
食科學
黃麴毒素!花生醬的頭號敵人
2018/03/13
濃郁香濃的花生醬,是許多人吃早餐必配抹醬,但聽說花生醬容易產生黃麴毒素,而且毒性非常強,世界衛生組織甚至把他列為一級致癌物!從產地到手中的抹刀,快來看花生醬如何吃,才能吃得更安心!
食科學
元宵到底是怎麼搖出來的?
2018/03/01
傳統元宵節吃的元宵,是用餡料沾水在裝有糯米粉的竹篩上搖製而成。到底是怎麼搖出來的呢?食力帶你來了解!
食科學
乳酸菌的腸道戰役
2018/02/26
優酪乳中的好菌真的能活著抵達腸道中嗎?除了攝取菌數的學問,日常的飲食養護 、持續不斷地攝取頻率等等,都是幫助好菌喝進腸道的關鍵!
食科學
微波食品好吃又耐放的關鍵:急速降溫!
2018/01/22
超商的調理食品,完全是台灣人加班時候的一片綠州!到底為什麼調理食品可以在冷凍又復熱後,滋味還能吸引人拋下餐廳,腦子竄出「等下去超商買微波食物吃好了!」的念頭,關鍵就是這個:急速降溫法!
食科學
微波食品連著塑膠一起加熱,沒問題嗎?!
2018/01/15
微波食品拿去丟冷凍庫之後,原本的塑膠容器都整個變形?這樣還能吃嗎?微波食品怎樣吃才安心,食力哥告訴你~
食科學
調理食品微波方法【正解】來了
2018/01/08
調理食品到底怎麼微波啦?為什麼每次都是超商人員「微」得比較好吃?到底關鍵在哪?正解:微波前,你會撕開封膜嗎?!答「會」的人可要進來觀看影片學學了!
食科學
喝醉引致工安意外多!「阿比」是藥不能亂喝!
2018/01/02
保力達B、維士比是廣大勞工朋友們的氣力來源,但這些「阿比」都內含酒精,算是「指示用藥」,一定要在藥局才能買!許多勞工朋友常因飲用過量而遭遇工安意外,畢竟一天只能喝約100c.c.而已!這麼少,需要體力的時候該怎麼辦?還有哪些可以大口喝又同時補充所需?一定要來瞭解一下!
食科學
飛機餐冷知識!為了復熱,飛機餐可不能煮太熟!
2017/12/29
飛機餐送上高空之後,還得交由空服員負責將餐點再復熱一遍,該如何做,才能讓食材復熱後,口感仍像現煮呢?
食科學
食物也想上飛機?必須先過這幾關!
2017/12/28
大多數的飛機機艙,復熱設備為烤箱或蒸烤箱,而非微波爐!因此飛機餐其實是以冷藏狀態供餐。所以該如何讓飛機餐在冷藏環境下又不易酸敗?
食科學
飛機餐為何不易壞?製程的時間與溫度掌控最重要!
2017/12/27
為何幾乎沒有聽說在飛機上發生大型食物中毒的案例呢?空廚食安維護究竟是如何辦到的?這就帶您進入空廚廠房內瞧瞧!
食科學
這樣吃有合法嗎?原來吃個冰學問這麼多!
2017/12/25
冰淇淋、冰沙、霜淇淋、雪花冰,平平都是冰,熱量卻天差地別!暑熱正當頭,就是想來點清涼享受。但冰品又真的安全嗎?!冰品製作的水源、添加物、製程都大大有學問!
食科學
作為空廚廚房的切水果手,一點都不簡單!
2017/12/22
飛機餐果真大有學問!以為水果切一切就能算數嗎?這就錯了!飛機餐水果從熟度挑選就開始講究,9分熟的水果才算剛剛好,冷藏一天送上高空後口感才不會過熟或過爛。生鮮水果則要在18度C的環境下於45分鐘內切完,並需按航空公司規定的長寬高來切,如何才能不讓水果裁切後的報廢數量過剩,下刀的選擇也是門學問,作為切水果手完全不是件容易事!
食科學
不是奶酥也不是菠蘿!最胖的麵包居然一顆就破千大卡!
2017/12/18
麵包種類五花八門,大約可分日式與歐風、甜鹹與外餡內餡等,甜麵包中奶酥含油量最高,與外餡麵包中的蔥花與肉鬆不相上下,算一算,就已經吃掉了每日攝取的一半油脂!慢且,這還不是最該注意的!走進麵包店選麵包時,要如何依據營養價值做選擇?看完短片後就都知道啦!
食科學
肉食煮藝-健康手作體驗
2017/05/15
根據104年農委會統計數據指出,國人每人每年肉品消費量約78.1公斤,其中豬肉佔一半以上,因此豬肉的正確選購與食用觀念非常值得民眾關注。也因此,長期推廣國內續產業發展的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為推廣正確食肉觀念,透過舉辦「肉食煮藝-健康手作體驗」交流體驗活動。
食科學
嚼對停不著口香糖的都市傳說
2017/01/26
您對口香糖最早的印象是什麼?從最初好吃、好玩的粒狀口香糖,到「片狀」主打清新口氣的口香糖進入台灣,1980年則再吹起泡泡糖的風潮,直到2000年「沁涼」口香糖進入台灣,您是否曾經好奇自己到底「嚼」了什麼?《食力》一次解開口香糖的來源之謎,聽說口香糖越嚼臉會越大,但又可以抑制食慾、集中注意力等如此一說,到底實情如何呢?快來和《食力》一同一探究竟吧!
食科學
送去猴年迎雞年,破解2016猴年三大食安謠言
2017/01/04
歲末將近,食力盤點2016最熱食安謠言,看老孫如何打敗食安混世大魔王
食科學
台灣人每天吃掉24萬片雞排!但你卻不了解他!?
2017/01/04
台灣一年竟然有將近28隻哥吉拉重量的雞肉產出,每個人一年平均吃掉31公斤,相當於一個小學生啊!吃了這麼多,但你對雞真的足夠瞭解嗎?
食科學
都是假的,誰敢說泡麵裡面有防腐劑!
2016/12/14
泡麵裡有防腐劑嗎?突擊泡麵製程,讓你知道泡麵跟你想的不一樣
食科學
泡麵是拍咪呀嗎?撥開泡麵五大疑雲
2016/12/14
吃泡麵會掉頭髮,會致癌,甚至會變成木乃伊,這是真的嗎?讓食力哥帶你看看網路最夯的泡麵謠言
食科學
【廣編企劃】陪寶弟尋找天外奇基!
2016/11/16
快來陪寶弟尋找天外奇基,也許你會發現解救人類未來糧食危機的新方法喔!
食科學
【廣編企劃】基非成是 創意基測大考驗
2016/11/10
基改與你想的真的不一樣,一起來看看你對基改到底了解多少?
食科學
搶救剩食大作戰!誰說食物一過期就不能吃了
2016/11/10
食物賞味期限到期不一定就代表他壞掉了,你知道你浪費了多少食物嗎
食科學
你真的相信皮蛋是馬尿做的嗎?
2016/09/26
什麼,皮蛋是馬尿做的,你還在相信這種沒有根據的說法嗎?
食科學
你今天喝咖啡了嗎?
2016/09/09
讓食力哥帶你認識認識台灣咖啡產區,以及不同地區所產出的風味咖啡喔
食科學
茶葉流言終結者!
2016/08/31
你說茶葉裡面有農藥、橙劑、甚至有戴奧辛.....讓食力哥把這些流言一次講清楚
食科學
手搖飲有多夯,你喝的茶真的是國產茶嗎?
2016/08/31
你知道台灣的茶葉大部分都是國外進口的嗎?真正的台灣茶,其實只佔了少數的少數
食科學
台灣茶五告讚 你最愛哪一味
2016/08/22
你知道烏龍茶、包種茶其實是同一種茶嗎?今天讓食力哥帶你認識台灣茶吧
食科學
台灣咖啡飄香百年
2016/08/22
食力用三分鐘告訴你台灣咖啡的歷史小故事喔
食科學
菜市場博物學-秒懂最佳「筍」友
2016/07/21
你知道不同筍子之間的差異嗎?
食科學
菜市場博物學-秒懂黃豆黑豆毛豆的三角關係
2016/07/21
你知道黑豆黃豆和毛豆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嗎?
食科學
台灣食安第一把關
2016/06/30
非登不可 選購合法食品業者 完善食品全面管理 跟進國際食安腳步
食科學
食力哥報你知 基改作物20年
2016/06/16
你知道機改作物商業化應用已經20年了嗎? 這些年發生多少事,我們一起看下去
食科學
葉安義談麵粉、澱粉、麵包如何正視:麵粉內的添加物
2016/06/15
什麼,麵粉內也有添加物,高筋低筋麵粉其實都不同
食科學
能過關斬將的雞蛋才是好蛋
2016/06/14
食力告訴你CAS洗選蛋到底是怎選
食科學
食力加工解密-鮮乳
2016/06/14
你喝的奶,到底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