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生薑種植不易,容易因軟腐病、萎凋病、青枯病等而影響薑產量;種苗場將全台的優良將種經過評估、塞選、栽培和增殖後,總共獲得7個無特定病原的健康薑種,最後由產地農民進行田間試種,確認是否符合原產地需求。
整理=編輯部
近5年台灣薑栽培面積約為850公頃,生薑種植不易,且有軟腐病、萎凋病、青枯病等問題影響產量,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場)看見產業困境,自2017年起便持續蒐集台灣各地薑種,並導入健康種苗生產觀念,層層把關進行種苗生產研究,最後回歸產地試種確認是否符合適地需求,薑種建立才算大功告成。
優良薑種性狀評估 開發增殖量化技術
種苗場蒐集台灣各地薑種,範圍廣布南投、臺東、花蓮、臺中、苗栗等主要產區,以及嘉義、屏東、新竹等次要產區,目前為止累計共蒐集12個地區36個品系,包含廣東薑、竹薑、大薑、南洋薑等具地方特色的薑種。蒐集這些具優良性狀的薑種後,會先進行初級評估以了解每個薑種的特性,並依照產業需求選拔,接著建立薑種的無特定病害組織培養瓶苗,同時開發增殖量化技術。
種苗場累計蒐集台灣12個地區共36個品系的薑種。(圖片來源: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提供)
如何快速判斷薑種是否汙染?
種苗場指出,由於組織培養高濕又營養的環境利於真菌快速繁殖而產生肉眼可見的菌絲,因此健康薑種特別需要層層把關,種苗場提供快速判別材料是否遭受汙染的方法:第一關透過組織培養瓶苗,可以去除真菌性病原危害的汙染可能性,第二關使用分子檢測技術,確認沒有遭受胡瓜嵌紋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感染,第三關使用選擇性培養基篩檢,以排除細菌性病害青枯病。
在確認沒有這些造成經濟危害的病原後,才能建立無特定病原的優良單株,之後再以此母瓶進行組織培養增殖量化,將馴化出瓶的G0組培苗於健康種苗溫室生長,可收成G1種薑塊,建立採收調查紀錄後,再以G1種薑塊為薑種,接續種植於環控溫室中栽培管理,收成G2健康種薑。
建立健康種薑選拔與生產流程體系。(圖片來源: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提供)
種苗場持續進行不同品系薑種選拔保種與建立栽培體系,各品系陸續於生產至G2健康種薑時回到產業端進行栽培試驗,目前已有7個品系由產地農民進行田間試種,期望提供優良的健康種薑來源,再輔以環境友善資材與有益微生物等栽培技術管理,搭配設施栽培管理技術,建立完整的健康種薑生產體系,同時也能提供國人優質好薑。
健康種薑G2回到產業端進行試驗栽培情形。(圖片來源: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提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每小時可種植7500株苗!「履帶式電動蔬菜移植機」可調整種植株距、適應不同蔬菜種植需求
▶花蓮農改場與民間合作開發「新式蜂球」 藉GPS系統與無人機有效預防害蟲、提升6倍施作效率!
▶耐熱耐貯運的超級甘藍誕生!台中農改場10年育成「台中3號」 有望成為外銷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