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原產於東南亞的甘蔗,幾千年來隨著戰爭與人類遷移,傳播到亞洲其他區域,以及歐洲、南美洲,成為大航海時代主要的貿易商品。
撰文=宮崎正勝(日本史學教授)
砂糖的漫長旅程
至今,甘蔗仍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農作物之一。利用壓碎甘蔗莖所榨取的汁液,即能精製出易溶於水的結晶體砂糖。大航海時代以後,在巴西、加勒比海域的大農場所大量生產的砂糖,成為環大西洋地區的主要商品,也是導向資本主義經濟的原動力。
在此我們先回頭看看,為歐洲飲食帶來大變動的砂糖之過往足跡。砂糖英語是「sugar」,源自法語的「sucre」,而法語的「sucre」又源於阿拉伯語的「sukkar」或梵語的「sarkara」。循著字源追溯,即可理解甘蔗是印度人在東南亞栽培的商品作物。甘蔗的原產地是東南亞的新幾內亞,印度則是第二個原產地。創始佛教的釋迦,據說其家族就是以甘蔗做為徽章圖騰,也因此推測他們曾在喜馬拉雅山麓栽培甘蔗。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從司令官阿卡斯的報告得知,「印度並不借助蜜蜂採蜜,而是從葦草的莖製蜜」,所以當時的印度已經懂得使用砂糖。所謂的「葦草的莖」,指的就是甘蔗。
西元前1世紀左右,甘蔗傳入中國,直到200~300年後人們才開始懂得砂糖的精煉技術。西元1609年奄美大島的居民漂流到了中國福建,翌年帶回甘蔗苗栽培製造,那也是日本最初的砂糖。
西元8世紀中期以後,伊斯蘭的大貿易交易圈逐漸形成,甘蔗的栽培也從印度轉移到伊拉克,並經由賽普勒斯島傳至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埃及的精製糖業興起於西元710年以後,西元9世紀初期甘蔗的栽培與製糖興盛,並出口至各地。西元14世紀中期由於瘟疫肆虐,砂糖的生產也隨之衰退。不過當時的威尼斯商人在賽普勒斯島、吉諾瓦商人則在西西里島開始種植甘蔗。
中世紀的歐洲,十字軍東征時經由威尼斯傳來的砂糖,成為當時極貴重的物品,並被當作藥物使用。著有《神學大全》的知名神學家多瑪斯・阿奎斯(Thomas Aquinas)更斷言,砂糖是促進消化的藥品。
就在葡萄牙亨利王子(Infante Dom Henrique)佔領馬德拉島等非洲沿岸諸島做為殖民地之際,葡萄牙人也因甘蔗栽培而獲取莫大利益。西元1580年左右,甘蔗終於移植到了巴西。西元16世紀後期至17世紀前歐洲所需的砂糖,半數以上來自巴西。
延伸閱讀:
▶大航海時代讓食材流通全球 造就資本主義的誕生
▶為什麼做麵食要加糖?不加糖不行嗎?
▶時下女孩流行甜點透視鏡 原來它的熱量是這樣?
內容來源=《餐桌上的世界史》,由遠足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