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台灣北部常見的溫室、網室等設施蔬菜栽培,因為長期缺乏雨水澆灌加上施肥過量,容易導致土地養分過多而造成土壤鹽害。因此桃園農改場研發土壤鹽類累積改良技術,透過浸水、深耕與種植耐鹽作物等方式,降低土地電導度也讓蔬菜產量大幅提升。

整理=編輯部

設施葉菜是北部地區重要的農產業,栽培面積約386公頃,其中桃園市約占305公頃(79%)、新竹縣占42公頃(11%),是北部設施葉菜最主要的生產專區。設施栽培土壤因長期缺乏雨水淋洗,且複作指數高,農民常發生施肥過量的情況,導致土壤中鹽類累積、養分不平衡或重金屬累積,進而影響蔬菜生長。因此,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改場)研發多項鹽害土壤改良技術並輔導農民進行土壤改良,經改善後,土壤電導度降低82%,產量可增加45%。

土壤鹽害導致田間缺株情形嚴重。(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設施栽培導致土壤養分多過量 三步驟有效排鹽

桃改場表示,土壤鹽類累積是設施蔬菜栽培的常見問題,根據該場歷年土壤肥力分析資料顯示,設施蔬菜栽培土壤鹽分偏高者,占總體樣本之25%,土壤養分過量者(主要為磷、鉀、鈣及鎂)約占總體樣本之60%,且轄區內農田土壤鹽類累積比例有逐年增加的情形。因此,建議農民仍要事先採取預防性的土壤肥培管理措施,進行合理化施肥並搭配輪作制度,以減少鹽類累積,同時適時選用富含植物纖維、木質素、肥分低之有機質肥料或堆肥,藉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性。

桃改場研發的土壤鹽類累積改良技術包含浸水、深耕、種植耐鹽作物等方式,浸水是以大量的灌溉水進行多次反覆浸泡及排水,沖去鹽類離子,淋洗浸泡時間會視鹽分累積之程度而異,反覆幾次即可有效改善。深耕則是採深層耕犁混合表土與底土的方法,稀釋土壤中鹽類離子的濃度。而土壤鹽類累積不嚴重時,可種植耐鹽作物或綠肥作物,如玉米、田菁等,藉由耐鹽作物吸收土壤中累積的鹽類離子,而後將植株移運他處,或是種植莧菜或蕹菜等需肥性較高之短期葉菜作物,亦可降低土壤鹽類累積。

桃園農改場利用浸水的方式改善土壤鹽類累積。(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土改技術讓產量提升 應定期檢測土壤肥力
桃改場2022年在桃園市蘆竹區設施蔬菜有機栽培農戶處,進行鹽害土壤改良技術驗證,試驗農戶因長期過量施用豆粕類肥料,導致土壤酸化及電導度過高。該場利用耐鹽作物及浸水方式協助農友進行鹽害土壤改良,並調整有機質肥料,將植物渣粕類肥料改為長纖維蔗渣堆肥,經改良後,土壤電導度從1.14降到0.2 dS m-1,降低82%,而蔬菜產量可從每公頃8.1公噸增至11.7公噸,增加45%。
桃改場表示,利用浸水、深耕及種植耐鹽作物等方式,雖然可改善土壤鹽類累積,但畢竟是一項耗時、耗力且成本極高的艱鉅工程,且改良過程中無法生產農作物,影響農民收益。因此建議農民每年定期進行土壤肥力分析,追蹤土壤電導度變化,進行合理化施肥,以避免土壤鹽類累積,造成土壤劣化及經濟損失。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苦苦的年節食物長年菜「芥菜」 其實是受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救星?
土壤酸化卻不自知?高雄農改場提供免費土壤檢測 以科學數據改善作物生長情形!
嬰幼兒米餅重金屬鎘超標案,米餅定義、農地安全這兩大重點得繼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