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高湯以柴魚、昆布、香菇、小魚乾等乾貨熬製而成,並隨拉麵文化加入雞骨、豬骨、牛骨。高湯中的「旨味」是五大基本味覺之一,透過不同食材搭配能產生「旨味加乘」效果,使湯頭更鮮美。

撰文=岡本愛(日本味覺協會「美味學」認證講師)

在日本,高湯的傳統作法是由各種乾貨熬製而成。常見類型有柴魚高湯、昆布高湯、昆布和柴魚綜合高湯、小魚乾高湯、香菇高湯、飛魚乾高湯等。除了這些基本高湯外,像是拉麵用的高湯,還會再加入雞骨、豬骨和牛骨來調製湯頭。以魚乾、昆布和香菇製作高湯是日本的傳統飲食文化,而以肉類為基底熬製高湯,則是近一至兩百年來才逐漸出現的。

製作高湯所使用的食材特徵

「旨味(Umami/鮮味)」是與甜味、鹽味、酸味、苦味並列的五種基本味覺之一。然而在 世紀以前,旨味的存在尚未得到科學證明,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味覺僅有四種。

許多日本學者很早就發現旨味的成分,但當時國際間普遍認為所謂的「旨味」,只是由其他四種味覺所調和表現出來的,並不被視為一種獨立的味覺。直到2000年,科學家在人體味蕾上發現了專門負責感知「麩胺酸」的受體, 旨味的存在才終於被全世界認可。

(而「辣味」並不屬於五種基本味覺的範疇。辣是一種來自辛辣成分對神經的刺激感受,而非味蕾對味道的感知。)

和食高湯的「旨味加乘」效果

在日本料理中,同時搭配不同的旨味成分,能產生加乘效果,會比單獨使用它們更凸顯美味。例如, 和食中常見的綜合高湯, 結合了昆布所含的麩胺酸(Glutamic acid)與柴魚富含的肌苷 酸(Inosinic acid),若再搭配雞肉或豬肉等含肌苷酸的食材(做成雞肉鍋、豬肉涮涮鍋), 旨味效果將進一步提升,更加美味。

此外, 日本的精進料理則常以昆布(麩胺酸)與香菇(鳥苷酸Guanylic acid)搭配,同樣產生旨味加乘的效果。這些實例都說明, 旨味不只是某種「好吃」的感覺,而是真正被科學證實、能透過組合提昇的基本味覺之一。

這種「旨味加乘」的技巧, 早在數百年前就已被日本料理師傅運用於實際烹飪之中,至今仍是和食精髓的基礎。

內容來源:《日本媽媽的和食調味帖》,城邦文化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高湯裡的「鮮味」從何而來?又如何變成家喻戶曉的調味料「味精」?
昆布與柴魚堆疊出的鮮活才是日本原滋味
順從你的渴望!人類對鮮味有強烈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