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面對全球物價成本不斷攀升,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合理的價格必須回歸「市場機制」,地方政府也必須要制定出相關的規格參考標準。選擇在此時推有機食材進校園,也是認為價格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而是把有機市場做大後,就能讓價格合理,這也同樣是市場供需邏輯,校園午餐是推進這些目標很好的媒介。
採訪=林玉婷、李依文
撰文=李依文
「校園午餐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啊。」台北市長柯文哲談到因全球物價攀升下,學校自辦、團膳業者面臨的原材料成本壓力,被問到是否會因為這樣調整台北市內的校園午餐餐費,柯文哲聳聳肩表示:「就讓一切回歸市場機制啊。」認為尊重市場機制,授權給每個學校決定權,市政府擔任監督的角色,才能讓校園午餐價格合理的情況下,維持住品質標準。
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合理的餐費價格應該回歸市場機制來決定。(張偉明攝)
使用者付費,地方政府才能加以監督
「免費絕對會有問題。」柯文哲說,當校園午餐由教育政策轉為福利政策全額由地方政府負擔費用,即使一開始大家覺得是很不錯的政策,但真的要談論到吃得好不好其實就很難控制。「我出錢,我就可以堅持」他說,最合理的情況之下就是使用者付費,因為吃的每一口菜都與費用有關,當秉持使用者付費的狀況下,家長就必須要知道一分錢一分貨,大家都在漲價,校園午餐不漲,犧牲的就是學童的用餐品質。
市場機制如何平衡?北市預擬價格參考表推公開透明化
校園午餐其實不只在各縣之間有收費差異,學校之間就存在價差,若是真的要在餐費異動的機制上維持良好的平衡,柯文哲認為業者需要有參考的標準。
「公開透明才能解決問題。」柯文哲說,政府的角色應該要規定出每個價格區間有什麼樣的選擇,附上照片價位能吃到什麼,即使餐費價格之間有落差,選擇權仍就是回歸到使用者身上,至於團膳業者之間的平衡,柯文哲認為以北市為例,只要不是一家業者獨大,維持有5~6家的團膳業者,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競爭的空間,不需要太擔心廠商之間資源競爭的問題,若是做不好自然就會被淘汰掉。
主動調查漲價意願,合理漲價範圍5~10%
「我們其實沒有限定價格,我們比較明理啦。」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曾燦金笑著說,在餐費的協調上,會透過每年與家長會總會交流,來確保價格的合理性沒有虧待學童。
曾燦金表示「其實我們對漲價也有去跟家長調查意願,目前初步看起來就是調漲空間可能是5~10%。」台北市政府為了要因應食材上漲問題,要求學校若要調漲午餐價格,就必須要按照教育局發出的「臺北市學校午餐調價原則」為基礎來討論,學校需要向家長回收7成以上的問卷,回收問卷中有6成達到漲價共識,才能真正漲價。
「業者當然是希望說可以單點定價,但其實就不符合市場機制。」曾燦金補充,認爲校園午餐價格並不是因為要因為廠商想保護價格而制訂出辦法,而是應該真的讓實情貼近漲價狀況,訂定出一個合理的漲價區間範圍。
北市餐費貴在空間珍貴,規劃建構衛星網路供餐
「台北市很多校園午餐,都來自新北市團膳業者供應,這是事實。那也沒有辦法啊,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空間(建設廚房)。」柯文哲說。
多數人對於台北屬於高消費力城市,相較於其他縣市,餐費價格可以說漲就漲好似沒壓力,也有許多人臆測餐費較貴的主因是來自食材的運輸成本,但柯文哲表示「台北貴是貴在空間。」,廚房要蓋得又大又好,在台北市相當困難,在校園午餐的品質上也不好把關,對此,柯文哲表示衛星網路供餐的邏輯,是正在努力推進的方式,如何讓每一個廚房都能使用到淋漓盡致,並建構出完整的供餐網路系統是未來校園午餐發展重點目標之一。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二)在視察團膳業者第一線供餐情況時,反思台北市供餐的型態其實可以有更多優化空間,比起餐費漲價與否,如何改善原本產業的問題更重要。(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提供)
柯文哲也表示透過衛星供餐這樣的方式,政府負責硬體,業者只要專注在軟體上,成本自然也就壓力沒有這麼大。也直言這些政策內容,都需要規劃在未來校舍改建的計畫上,逐步慢慢做,不可能一氣呵成。但也透露當規模拉大也會面對油煙等問題,「要怎麼在發展的同時去敦親睦鄰,是我們要想辦法解決的。」曾燦金笑說。
年花1.8億推有機菜米進校園,學童吃得好、也促進青農就業機會
「有機菜、有機米是絕對成本會比較貴,那也是因為有機市場太小。」柯文哲表示,台北市編列每年1億8千萬元預算,自2022年起推動一週吃3次有機菜、1次有機米,是因為在跨縣市市政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中南部地區有很多優質的有機青農種出很好的食材,卻沒有市場銷售出去,因此北市直接與產地合作契作,由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向產地採買,能減少學校和團膳業者採購需透過層層大、中、小盤的抽成,價格相對也就好控制,也能做到產銷調節。
對柯文哲來說,有機食材價格高是因為市場不夠大,透過推進校園,把商業體撐大,能得到雙贏的局面。(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提供)
「啊你要促進農業發展,校園午餐就是很好的渠道啊!」柯文哲舉起手揮揮說道,當有固定生產頻次,穩定的銷路,有機小農也遲早有一天能被做大,「當所有東西都計算得出來,當然也就能夠精準控制,變成精緻化農業。」柯文哲表示這是最剛開始的策略目標,這樣的初衷來自於看到校園午餐有很嚴重的剩食問題,思考到如何掌控食材,才擬定這樣的政策,「學校可以一週選3天,這樣就可以控制產量和銷售,否則任何東西你不控制生產,價格就很容易崩掉、亂掉。」柯文哲說,「契作關係也是彼此互相保障。」曾燦金對此補充道。
鼓勵學校建校田,結合食農教育,讓孩子在乎食物
多數人對於校園午餐都會認為就是個圖溫飽一頓飯而已,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曾燦金笑著表示那是學生跟食物之間沒有連結的關係所致。
「你漫天地講感恩,小朋友要自己體會才會有感覺。」曾燦金表示,城市最缺乏的就是自然資源,但在食物教育上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校外參訪到農田,也鼓勵學校建制簡單的體驗校田。而食物教育為何重要,看看校園午餐的廚餘量就可以知道,台北市每年有170公噸的廚餘量,柯文哲摸著頭無奈笑說:「我自己每次吃飯都是吃光,我真的不懂台北市為何會有這麼多廚餘。」但也認為這樣的結果除了控制市場機制外,讓學童學會珍惜盤中每一粒米絕對很重要。
「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不對的價格。」柯文哲如此形容校園午餐必須漲價的必要性,若是各說各話堅持己見,還不如讓一切回歸市場機制,「該調整就調整,說不漲價的都是講一堆幹話,不懂有什麼好不漲的?」柯文哲語帶灑脫地表示,不認為「漲價」會是個問題。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調漲】新北市長侯友宜:建構公開、透明平台,合理價格應由家長、廠商多方討論後決定
▶【調漲】高雄市長陳其邁:定期檢討餐費合理性 強化採用溯源產地食材!
▶【不漲】台南市市長黃偉哲:補貼資金充足、餐費不調漲 持續推動校園午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