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所謂的資源革命就是利用最少的資源,生產出最大的效益,以食農產業為例,就是如何利用更少的水、土地、肥料等,生產出更好的作物。
撰文=黃毓棻
曾擔任經濟部常務次長與台電董事長的黃重球,專精於事業經營與能源利用相關領域,目前在專注推動食農新創的好食好事基金會擔任董事一職。對於台灣的食農領域,黃重球利用深厚的理工背景,為大家提出不同於耕種與吃食的食農產業觀點。
資源革命是所有領域都要重視的事
過去台灣的創業著重於發展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訊與通信科技業),關注在食農產業的目光較少。黃重球表示,這幾年因為環境改變與人口老化等因素,農業持續在面對新的需求與改變,他認為,食農產業可以再加一些力道,除了解決民生需求,也能帶來新創事業,促進經濟成長,還有很多可以向下發展的空間。
而食農產業的發展,不單只是食品業或農業的生產與運送、解決吃的問題,將來的發展是配合ICT的利用、或與環境利用有關的項目。黃重球說:「資源革命這件事情,是未來很多領域都要重視的事,意思就是如何耗掉最少的地球資源,對人產生最大的效益」。那麼,食農產業的發展如何與資源利用結合?他表示:「如果把食農領域放大到資源革命的角度來看,如何用更少的水、更少的土地與肥料來生產出更好的東西,非常多的科技是可以放進來的。」
與好食好事基金會一同鼓勵年輕人創新 加深國際觀點
身為好食好事基金會的董事,黃重球說,「基金會是從比較公益的性質出發,其中比較著重在食品、農業的安全角度,同仁也花了一些時間思考要怎麼開始。」他表示,基金會想做的不是直接進行創投事業,而是鼓勵年輕人深入了解創意、創業的正確知識,從人的基礎開始深耕。「基金會的重點是在鼓勵食農產業,所以我們從鼓勵新創的點子開始。」對於栽培青年,好食好事基金不遺餘力,為了引進國際化資源,第一年就與知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簡稱MIT)合作,首次在台灣舉辦「MIT BEYOND FOOD 超越食農好食好事創業極限挑戰營(簡稱MIT Bootcamp)」,在2017年5月先邀請MIT的資深業師來台灣為青年授課,,做好暖身的準備。8月MIT副校長MIT開放學習副校長桑傑‧薩爾瑪教授(Prof. Sanjay E. Sarma)來台為高階經理人進行2天的專業教育講座。最後登場的重頭戲就是9月10日到15日的創業極限挑戰營,齊聚來自17個國家、由MIT從全球2000多名報名者篩選出的最後45位學員,以6天5夜的馬拉松行程進行團隊創業挑戰。
鼓勵青年拓展視野 要有國際化的觀點 也要由小處著手
黃重球出席MIT Bootcamp最後一天的成果提案時,眼見世界級菁英齊聚一堂,此次更有11位台灣青年擠進這個平均錄取率不到2%的窄門。問到對於台灣青年們的期許,黃重球有許多的鼓勵。他認為,最首要的目標是國際化,目前的台灣青年對於世界趨勢的變化,有時無法完全掌握,錯失發展先機;其次的目標,是鼓勵青年們除了關注AI、無人車這些新穎的主題外,也能夠將傳統食農領域深具意義與意思的題目發掘出來,從中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進行技術的創新與事業的發展。
「我覺得年輕人要能夠有國際化的觀點,能夠用比較大的角度來看,但是有大的觀點,你也要從小處著手,從一個點去突破。」做出大格局的規劃,從小處著手突破,擅長策略與經營的黃重球,鼓勵台灣的青年們勇敢去挑戰創新與發展。
延伸閱讀
▶44小時創業馬拉松 國際菁英匯集台灣挑戰MIT Bootcamp
▶翻轉式創新! MIT教你如何突破食農框架開創新局
▶「台灣不應該因食安問題而退縮!」 MIT副校長鼓勵食農創業家以創新迎戰恐懼
參考資料
▶光輝食代 台灣食農創業最精彩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