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美國終於在2016年5月20日拍板定案,將營養標示首度更新,未來「添加糖量」將會標示在總糖量的下面,幫助民眾清楚認知,哪些糖是為了「愛吃甜」而特別加進去的。
撰文=張越評
美國最新發布的「2015~2020年飲食指南」強調民眾應少吃點糖,比例應該調降至每日總熱量的10%或以下,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兒科協會、美國醫學會、世界衛生組織等也都提出這樣的建議,因在正常的每日總熱量範圍內,攝取過量糖便很難得到足夠均衡的營養,長期累積導致肥胖及慢性疾病的問題日益嚴重,根據統計,美國每日熱量的攝取平均13%都來自添加糖,青少年甚至占了17%,且多以加糖飲料,如:汽水、果汁、咖啡等以及零食糖果來源為主。
因此美國終於在2016年5月20日拍板定案,將食品上的營養標示首度更新,這次最重要的幾項改變包括:添加糖(Added Sugars)的標示、熱量字體加重、脂肪重點轉放在種類的不同、份量以實際包裝為單位、調整每份食物佔每日基準值的百分比以、增加鉀及維他命D的標示。
其中,首次被包含在營養標示中的添加糖(Added Sugars),定義十分特別,加工製程中添加的單醣、雙醣等,皆屬添加糖;食材本身所含的醣,如乳製品裡所含的乳糖、葡萄乾中的果糖等等,雖不算是添加糖,但純化過後單獨存在便仍歸類於添加糖;而額外拿來調味的楓糖漿、蜂蜜當中天然的醣,也得算進添加糖。
此外,為因濃縮而使得含糖比例提高的產品,例如濃縮果汁若加入其他原料製成之食品,相較等量的天然果汁多出來的糖量,也得算進添加糖並加以標示,舉例來說,若有15公克的濃縮果汁內含6公克糖,若被製作成奶昔,與等量的只含1.7公克的天然果汁相比,兩者之間的糖量差約4.3公克,就必須標示含有4.3公克的添加糖,主要作用是藉此提醒消費者其實可以避開的糖到底有多少,對於「自然」與否,儼然是一個新的詮釋角度。
但有個例外是乾燥及濃縮乳品原料,如:乳清、脫脂奶粉、乳清蛋白等,這些內含乳糖的原料,加工過程加入其他製品,通常是因為要增進蛋白質含量等等其他功能,比較不是為了甜度而加入其中所含的乳糖,則也可以不被算是添加糖,除非是被純化單獨存在後,為了增進甜味,而在加工過程加入其他製品。
因此未來美國食品包裝上,添加糖量將會標示在總糖量下方,幫助民眾清楚看出經加工過後,有哪些糖其實因為純粹「嗜甜」而被吃下肚,美國政府希望也許能因此使民眾計劃性減少添加糖量高的食物攝取,進一步改變民眾未來選食物的偏好習慣,食品雜貨製造商協會(Grocery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表示,許多食品廠商在2002~2013年間,總計約有5500多個產品,含糖量和碳水化合物量都調降,著名早餐麥片食品公司家樂氏(Kellogg)也做出承諾,要在2020年前將九成產品裡的添加糖量都降到每30克含10克或更少。
而在台灣2015年7月1日起,也已新修訂食品營養標示規格,將食品中的糖含量增列為強制標示項目,業者必須將產品中額外添加的糖量,及食材本身原有所含的糖量,全部加總後加以標示,至於哪種標示方式更能讓民眾對於適度的飲食控制有感,則仍須待實施一段時間後觀察才可得知。
延伸閱讀:
▶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要力行「限糖」任務?
▶食品裡過量的 高果糖玉米糖漿是肥胖推手
▶孩子吃糖上癮了?注意五大地雷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