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1926年日人新井耕吉郎參與台灣紅茶種植試驗點評選任務,催生1936年8月9日魚池鄉茶試驗支所成立,魚池鄉日月潭一帶由於日夜溫差大、濕氣充足,正屬種植紅茶的絕佳環境,頗具國際知名度之「日月潭紅茶」、「紅玉紅茶」皆產於此地。

撰文=張越評

眾所周知來自印度、錫蘭的阿薩姆紅茶被公認是世界上最好的紅茶,不過這個說法並非打不破的定律,從日治時代開始,南投縣魚池鄉的紅茶也讓阿薩姆紅茶失色!921地震後當地災民也藉魚池鄉紅茶迅速重建災區經濟,7年來甚至讓當地紅茶身價達到國際茶價的20倍,創造了一場台灣「紅色奇蹟」。

日本於二戰時期為了反制英國掌控全球紅茶市場,因此選在台灣開始培育紅茶,1926年日人新井耕吉郎被派來台灣,參與紅茶種植試驗地點的評選任務,新井耕吉郎發覺魚池鄉日月潭一帶,因為日夜溫差大、濕氣充足、終年雲霧裊裊,正屬種植紅茶的絕佳環境,因此選定了魚池中海拔地區開始試種起紅茶來,建造了當時全台唯一的錫蘭式紅茶廠「持木製茶廠」,後來的故事您應該多少有所聞,成果十分地卓著!

新井耕吉郎自印度引進阿薩姆品種及採集台灣野生山茶等進行品種選育,不久日本便突破英國對紅茶的寡斷,成為台灣外銷主力,西元1936年(日治時期昭和11年)8月9日正式創立「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魚池紅茶試驗支所」,並經組織更迭修編,最後於2010年改置為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的所屬派出單位,期間輔導多家民間會社推植紅茶上千公頃,1939年更達鼎盛期,占當時台灣外銷紅茶產量達9成之多。

據《科學人文雜誌》,台灣的紅茶可以繼續引領風騷,除了新井耕吉郎奠定深厚的基礎之外,也歸功於1946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農業專家謝和壽創建魚池新茶廠,進一步研究紅茶製造技術,生產出質優的「日月潭紅茶」拓展外銷市場,在歐美享有盛名。

60年代時,魚池紅茶曾一度沒落,由於當時主管魚池鄉茶廠之台灣農林公司改採多角化經營,並未專注於紅茶,加上工資成本驟增,使得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開始相形失色,最後將茶廠與茶園出租給茶商,又因為茶商資源有限,產量和品質都每況愈下,紅茶從此一蹶不振,完全退出了國際市場,內銷市場也因烏龍茶崛起,茶農紛紛將茶園棄置,改種起收益更好的檳榔樹。

正當大家為魚池紅茶逐漸走入歷史而感到惋惜之際,1999年的921大地震使魚池鄉產生劇變,由於魚池鄉臨近震央國姓鄉、災情慘重,但卻也震出了一波新商機,社福人員重點重建工作之一,就是希望創造就業機會、幫助災區經濟快速重建,記憶中的驕傲「魚池紅茶」,也因為這樣回到了大家的腦海中。

在921地震前,茶改場魚池分場正成功培育出新一代優良茶種「台茶18號(紅玉)」,為緬甸茶樹和魚池山茶交配培育而成,茶色金黃偏紅,如果用白色茶杯飲用,與杯緣接觸的最外一環,又稍微偏綠,顏色十分誘人,香氣也很濃烈,有淡淡薄荷香與肉桂香,全台灣也只有魚池鄉地理環境得以種植得成。

茶農葉金龍夫婦在當地農民普遍對紅茶不具信心的時候打出頭陣,以有機栽培、完全手採的經營策略,成功獲得好評,魚池鄉農會也透過全省農會系統,協助茶農打開行銷通路,魚池紅茶銷售量直線上升,但也因為復耕耕地仍有限,茶價不斷扶搖直上,達國際茶價約20倍,連內銷都幾已供不應求,連日韓歐美國際茶飲愛好者想喝上一口,都只能請他們親自來到魚池鄉一趟,完全可以說這是一場關於台灣茶的紅色奇蹟了!

延伸閱讀
從一片葉到一杯茶 跟著《食力》入茶山
手搖茶飲有多夯?台灣茶又銷到哪去?
食品史上的5月27日 台灣製茶試驗場成立

參考資料
科技人文雜誌
茶業改良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