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農委會防檢局)自2007年開始抽驗國產豬肉的瘦肉精殘留狀況,竟然有8年都檢出瘦肉精,其中除了毒性較低的萊克多巴胺之外,甚至還包含毒性較高的沙丁胺醇,以及在國際上曾引發食物中毒的克崙特羅等其他種類的瘦肉精。不過,2016~2019年已連續4年100%合格,未發現有檢出的案例。

專題企劃=林玉婷、黃齡誼
撰文=黃齡誼、黃敬翔

是否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過去始終是我國政府的一大難題。直到總統蔡英文於2020年8月28日宣布將開放進口美國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豬肉,並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後,此時才定下了一個較為明確的方向。

不過,你知道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農委會防檢局)自2007年開始抽驗國產豬肉的瘦肉精殘留狀況,竟然有8年都檢出瘦肉精,其中除了毒性較低的萊克多巴胺之外,甚至還包含毒性較高的沙丁胺醇,以及在國際上曾引發食物中毒的克崙特羅等其他種類的瘦肉精。抽驗結果顯示,雖然2006年農委會就已將瘦肉精列為禁藥,但國內豬農仍然曾經規避法規偷用。

放心!國產豬肉瘦肉精抽驗已連續4年100%合格

農委會防檢局針對國產豬肉所做的監測,每年都抽驗數千至一萬件左右的件數檢驗,2012年以前,國產豬肉中被驗出含瘦肉精的不合格件數幾乎都高達百件,2008年更有超過800件國產豬肉被驗出瘦肉精,不合格率高達5.27%。其中曾驗出的瘦肉精種類包含:萊克多巴胺、克崙特羅、沙丁胺醇等。但自2012年之後,不合格件數已大幅下降至個位數,2016~2019年更連續4年100%合格,未發現有檢出的案例。

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曾於接受採訪時不諱言指出,國內早期確實曾有豬農使用瘦肉精的亂象,不過為了提升國產豬肉競爭力、與進口豬肉進行市場區隔,豬農也開始自我約束,近年國產豬肉驗出瘦肉精的比例非常低。2016~2019年四年間,防檢局檢驗超過1萬件國產豬肉,完全沒有驗出瘦肉精的情形,這也表明雖然早期有豬農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使用瘦肉精,但市場並不買單,讓現行違規情況已經不再發生。

至於進口豬肉邊境管理的部份,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於2013年至2016年3月抽驗進口豬肉產品1萬8千多批中的820批(抽驗比例約為4.5%),其中有6批驗出瘦肉精萊克多巴胺,2批驗出抗生素氯黴素,驗出瘦肉精的比例約為0.7%。而針對市售豬肉產品(包含國產及進口),衛福部及各地衛生局於2013年至2015年間一共抽驗約1061件,其中僅有1件美國豬大腸被驗出萊克多巴胺,驗出瘦肉精的比例僅約0.09%。

含萊克多巴胺美牛開放前、國內禁用瘦肉精時,
仍曾驗出多種瘦肉精的微量殘量

由此看來,雖然2006年就禁止含瘦肉精的肉品進口、國產肉品也不能使用,但是,事實上在2012年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國牛肉開放進口之前,國內明明完全禁用瘦肉精,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簡稱國衛院)卻在「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受訪者尿液分析中,驗出多種瘦肉精的微量殘量。這代表民眾吃進含瘦肉精的肉品嗎?該份報告並未清楚說明。

但為何國內禁用、豬農還是偷用呢?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吳勇初說明,添加瘦肉精雖然可以使豬隻的瘦肉增加,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售價,但脂肪不足便會使肉質較為乾柴,他過去也曾發現市售的國產豬肉吃起來口感較差,可能就是因為添加了瘦肉精。不過,具有充分脂肪是國產豬肉鮮美多汁的要件,因此對國內豬農來說,嚴格遵守近年來完全不使用瘦肉精的飼養方式,反倒才是能與低價進口豬肉做出明顯市場區隔的一大立足點。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美豬」其實早進口 現在到底吵什麼?
萊克多巴胺已有國際標準 台灣能不進口嗎?
豬肉進口開放多年 國內豬農真的需要擔心美豬嗎?
開放進口卻不能出口 台灣養豬業如何生存?
認識安心豬肉的投藥方式,不怕進口美國瘦肉精豬肉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