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你知道運輸方便、能長期保存的奶粉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在成吉思汗的年代,居然是把牛奶放在太陽下曝曬!目前的工業化製程則是以「噴霧乾燥」為主要乾燥方式,而業界實際的生產模式多採「混合式」,先將耐高溫的營養素加進液態半成品,乾燥後再混入容易受高溫影響的營養成分,以避免這些營養成分受到「乾燥」過程的高溫破壞。

撰文=黃齡誼

比起鮮乳,乾燥過後的奶粉不但重量減輕許多、運輸方便,更能大幅延長保存期限。你以為這是現代工業化社會底下才有的產品嗎?其實早在13世紀成吉思汗的軍隊就已經在食用粉末狀的牛奶了!究竟擁有許多優點的奶粉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跟著《食力》一起了解!

2014年出版的台大新聞所碩士論文《奶粉沒說的故事》指出,《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韃靼軍隊的軍需品也包含牛奶,經過處理濃縮或乾燥成硬膏狀,加工方法如下:將牛奶煮沸、撈出浮到上層如鮮奶油般濃稠的部分,放到其他容器當成奶油使用(鮮奶油若留在牛奶裡就不會變硬),然後將牛奶曝曬於太陽下直到變乾。(需要食用時)倒一些到瓶中,加入適量的水份,騎馬時的動作會使容器中的牛奶劇烈搖動,變成稀糊狀,他們就拿來當晚餐。」這也被視為奶粉最早的文字記錄,可看出古代人們食用奶粉的情形。

至於現代的奶粉製程,則是在19世紀時才被發明,而直到20世紀初滾筒乾燥技術問世後,奶粉才真正開始商業化量產。目前使用的乾燥技術,則是以噴霧乾燥為最主要的方式。基本的奶粉生產流程如鮮乳一般,會先將生乳經過標準化、殺菌,使生菌數降低到不會影響產品安全品質的範圍。再來會將原料乳濃縮,使總固形物含量由12.5%提高至45~50%,再透過「噴霧乾燥」將含水量降低至2.5%,即可得到奶粉顆粒。最後,經過冷卻、過篩、充填包裝等步驟,純奶粉的罐裝產品就誕生了!

而若以目前調製奶粉的業界生產模式來看,又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全濕式」、「混合式」以及「乾式」製程。「全濕式」製程是在液態脫脂乳水中加入植物油、維生素、礦物質等配料後,再將液態的半成品乾燥成奶粉;缺點是「乾燥」過程中的高溫可能造成部分營養素流失。「乾式」製程則是從其他廠商購入原料奶粉,再混合其他配料,不會進行將乳品由液態乾燥為固體顆粒的步驟,缺點是成分混合不如「全濕式」均勻。因此,折衷的「混合式」製程,是將不易受高溫破壞的營養素在液態時混合,乾燥後再混合其他易受高溫破壞的營養素,以避開乾燥過程的高溫影響,目前業界多採行此種方式。

延伸閱讀
你喝的「ㄋㄟㄋㄟ」都從哪裡來?
沒泡奶粉也會吃到奶粉嗎?台灣平均每人每年食用3公斤!
奶粉、鮮奶誰比較營養?乳粉含量低代表營養價值差?

參考資料
▶吳思旻。《奶粉沒說的故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施明智、蕭思玉、蔡敏郎編著。《食品加工學》。五南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