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從生產、製造、加工到上市,每一口食物的背後,可能有3~4個以上的政府單位在把關,根據產品不同特性須同時符合多項法規(如:冷凍水產品要同時符合「水產動物類衛生標準」與「冷凍食品類衛生標準」),釐清法規脈絡並非易事。

撰文=編輯部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同一把雙面刃,一方面揭露了許多不肖食品業者的不良行為,一方面則是提昇了大眾對食品安全的監督與參與,甚囂塵上的社會氛圍,食品業者無不戰戰兢兢,認真落實自主管理,但無奈的是,儘管廠商有心要做,卻因為法規繁鎖且日新月異,而不知道要從何開始。


各國法規有落差 進出口食品管理不簡單

以2016年5月燕麥驗出農藥事件為例,衛福部食藥署公布市售燕麥的抽檢結果,抽樣36件燕麥片中,有10項產品檢出農藥嘉磷塞,檢出值介於0.1~1.8ppm 。但燕麥中嘉磷賽的檢出值是否違規?需視各個國家的限量標準而定!因為食品安全標準根據安全風險評估而建立,各個國家氣候環境差異、飲食習慣不同,會造成標準上的落差,因此進口食品常出現「他國合法,在本國卻非法」的問題。

就嘉磷塞在燕麥中殘留來說,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食品法典(codex)和美國限量標準相同,規定需小於30ppm。至於歐盟和日本的規定是20ppm,加拿大則規定15ppm。以台灣檢出的結果來說,其實遠低於大部分國家的限量標準,但如果外國的燕麥要進口到台灣,因台灣規定燕麥產品「不得檢出」嘉磷塞, 當時被檢出殘留的產品即依《食安法》裁罰下架,共回收62公噸燕麥片,廠商損失慘重。

因此如果業者未積極瞭解台灣規範,無論是進口產品或原料,因法規不協調而引起的事件,便容易一再發生,使業者商譽白白受損。

業者需跟緊一點!食安法規標準不斷在更新

所有食品在上市、進口前,為了自主管理、品質把關,不論是原料、添加物或產品,統整資訊的功夫絲毫馬虎不得,尤其近年食安事件頻傳,政府力求改善業界秩序,因應技術發展、接軌國際,法令開始快速更新變動,每月大大小小不同的修正草案,好不容易摸熟一項,又有新資訊要消化吸收,對廠商來說有時還得撥空參加說明會,為了讓法規和實務接軌,從接收、理解到執行得花上極大的心力。

因為法規的訂定和變動,不僅衛生主管機關持續管理優化外,地方管理機關也積極訂立自治條例,不用說大品牌對此所耗費的人力和心力,中小型食品業者更為辛苦,如無專職法規人員,對於衛生安全知識和相關法令規章,更難快速跟上,例如今天需要採購雞蛋當作原料,要驗什麼?怎麼驗?驗出的結果是否符合標準?原料商、供應商提供的檢驗報告是否可信賴?這都是「know-how」。

新鮮蛋法規標準資訊及重點檢驗項目(圖片來源:台美檢驗)

你真的都掌握了嗎? 食品相關法規權責機關多

農地到餐桌,無論使用台灣自產的原料,乃至境外輸入,食品安全、農業安全、環境安全,甚至貿易安全,各環節環環相扣,這也意味食品管理,不僅涉及食藥署,還有農委會、環保署、經濟部等部會把關。

以生產牛奶來說,乳牛養殖使用之動物用藥品須為農委會核准的動物用藥,乳品製造廠須符合經濟部要求,品質須參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國家標準,同時還須符合衛福部食藥署公告之乳品類衛生標準、動物用藥殘留標準和食品衛生管理法。

又例如超市買的冷凍蝦、冷凍魚片,須符合水產動物類衛生標準,確認甲基汞、鎘、鉛等重金屬含量低於限量,同時必須依照冷凍食品類衛生標準,進一步檢驗生菌數、大腸桿菌群、揮發性鹽基態氮等,證明儲存的品質與鮮度狀態。

面對數量龐大而生硬的法令規章,又因應法規調整,從前端原料驗收規格、產品研發製作到末端產品檢驗規劃和報告判讀,如何降低人員的負擔?

讓專業的來!台美安全家整合法規讓您不再煩心

對於不斷浮動的法規修訂,台美檢驗指出,食品業者應認知到過往品管模式需要再進化,面對市場變化,須更主動觀察國內外法規要求與調整,及早規劃因應之道,才能更有系統地進行產品研發、強化品質、保障商譽。

台美檢驗耗費2年時間,建構「台美安全家-法規測項查詢系統」,起初為了提供公司內部觀察法規動態之用,由於許多食品業者反應因缺乏整合式法規資訊而頭痛,2016年便正式將「台美安全家」對外開放使用,讓廠商不再因為法規的繁雜而陷入心有餘力不足的困境。

透過「法規測項查詢系統」使用關鍵字查詢產品資訊,登入會員還可進一步觀看完整法規標準、瞭解實驗方法和使用相關連結,幫助企業進行良好的產品管理與風險控管,並導入政府最新法規變動資訊,精準掌握國際食安趨勢,搶佔未來商機!

登入台美安全家會員查看法規標準詳細資料及相關連結(圖片來源:台美檢驗)

(本文章由台美檢驗專案委託製作。)

延伸閱讀

最欲哭無淚的食安事件:營養標示出差錯

食品創業門檻越來越高!食品檢驗就卡了3關

食安風暴中站穩的關鍵,資訊透明化你跟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