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只要是合理的修改制度,且不損害到商業上的隱私與考量成本,只要食品業者有能力執行其實都會去遵循的,只不過必須在事先做好良好的溝通之下建立,這樣才會適合所有層級的食品業者。

撰文=食品技師‭ ‬黃飛紅(化名)

我任職的公司主要從事食品原料的進口貿易,也就是將產品自國外輸入原料再販售。我在踏入食品圈的同一年取得了食品技師的資格,最近幾年是食品法規改變最精采的時期,在這期間法規的草案、修正與發布非常頻繁,幾乎每個禮拜食藥署都有大大小小的公告,速度之快,有種遠遠追不上的感覺。好不容易摸熟了這個法條,過不久又有新的要消化吸收。對於一個小型的食品業者,法規上面的詞句畢竟比較艱澀,有的一時難以理解,那可能還要撥空去聽說明會,甚至聽說明會的次數比外派上課的次數還要多,從接收、理解到執行就必須得花一大段時間了。

從食品標示的規定、食品業者登錄系統的實施、最低檢驗週期‭(‬自主檢驗‭)‬、追溯追蹤的資料整合等,雖然說是為了整頓食品這行業,但實施的時程制定太近,常殺的我們措手不及。舉例來說,光是標示的部分就影響很大,成分由高到低的規定、原產地的標明、需過敏原標示、基因改造標示、營養標示或是新增食品添加物的產品登錄碼等,每個項目實施時程都不一樣,每隔一段時間產品標籤就要重新調整。以往公司的標籤,為了能夠包裝產品的外觀,會請外面的印刷廠設計標籤,依照產品的銷售情形,常常印一次就是半年或一年的量。賣的不錯的產品,甚至會請國外廠客製化,直接幫我們把中文標籤打印在產品上。但因為法規太常更動修改,以至於我們丟棄太多的產品標籤與包裝材料。終於有一天公司受不了,乾脆改為自己設計、自己印,這樣隨時依法可以變更內容,也可以減少公司的損失。

而我們公司有一位同事負責在「食品業者登錄平台」資料的新增與維護。在2014年公告了一個「食品添加物業者應辦理登錄」草案,內容是說自當年5月1日起,食品添加物製造、加工及輸入業者必須在網站平台上,建置公司製造跟輸入的產品資訊。印象最深刻的是,從網站開始開放使用的那天起,離規定的5月1日只距離短短1個月!在這麼短的時間,公司需要建置的品項至少有兩百多筆。因為第一次接觸這平台,且當時也沒有舉行任何說明會,所以操作上本來就不熟悉,加上相關單位的客服電話老是佔線打不進去,想問問題也求助無門,因為時間急迫而且問題都沒解決,使得這位同事非常的緊張。加上有些客戶陸續來電關切登錄的狀況,甚至要求提前建置他所購買的產品,原本1個月的時間被壓縮到20天,因為時間不夠充裕,變成要犧牲原本例行的工作來趕工,假日也要到公司加班趕進度。雖然最後還是在法定的時間之前完成,但也因為倉促上路的關係,後來仍發現有很多地方是有錯誤需要再修改的。

在爆發這麼多食安事件之後,看到政府因為每次的事件修法,雖然遇坑才補洞的動作,可能會讓很多人不滿,而且若新修法在選舉前公告的話,更加讓人議論。但只要是合理的修改制度,且不損害到商業上的隱私與考量成本,只要食品業者有能力執行其實都會去遵循的,只不過必須在事先做好良好的溝通之下建立,這樣才會適合所有層級的食品業者。

有時候覺得能為食品安全做把關,有種責任感跟榮耀上身,其實還蠻得意的。但有時候,又會覺得常忙於「合法」這件事情,徒增自己的工作量,把公司內部的事情搞得複雜,除了合法以外,對業者好像也沒太多的好處。期待再過幾年,台灣的食安可以不生波浪,法規也不要常修改,好讓我從無數的說明會中脫身,可以抽空去學習一些新知識,真正的充實自己。

延伸閱讀:
【認識食品人】民以食為天,食品企劃該以何為天?
【認識食品人】政府媒體都在對立面 小廠想提升也無路可走
【認識食品人】每一口美味背後都是食品研發的血與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