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拍攝完食的照片可以用來訓練攝影者對光的掌控能力,當攝影者對光不其然地回應時,就能真正地看到桌上所有物體的細節,無關美醜。而將光的強弱、品質、方向和量都用對,才能拍出故事。

撰文=沈倩如(知名報章雜誌之食物攝影師)

Photography(攝影)源自希臘文的phos(光)與grapho(寫作或繪圖),意思是用光來寫作或繪圖。這麼說來,攝影不是單純在捕捉光,而是用光來說故事;是一種過程,而非單一的行動。光分分秒秒變化著,當它從窗戶走進來,留下漸漸進退的痕跡、明亮和幽暗的細節,訴說的是時刻性的故事。

光是食物攝影的關鍵。一直到拍了這一桌杯盤狼藉,我才對此有更深刻的體會。

(圖1)

拍前頁這張照片時是陰天,室內早暗,光稀稀落落地從窗簾縫隙進來,感覺好像有個東西正慢慢地在桌上爬行,有時進、有時退,照得桌上的雞骨頭忽亮忽暗。我常半開玩笑地稱這樣的光為「神光」,像一束束穿過雲團的金色光束,幾乎可以看到形體。面對這些氣定神閒中帶著細微情緒的殘骨,如果用來說場情欲糾葛的鄉土劇,應該不錯;而我又想起《聊齋誌異》裡甯采臣在白楊樹下挖出的骨骸。

有了光,就有了心情、有了故事。拍完這張照片後,我開始更多地拍攝完食、廚餘。同為料理人的我心裡清楚,烹飪最累的是準備食材,我拍廚房備料的場景,是因為想看到做菜人的好;而做菜最療癒的時分是飯飽盤淨時,我拍完食,則因為想看到吃飯人的好。

誰說拍食物一定要食物美,一定要擺好看才能拍?我說,讓光撫過你的心,當你發現自己正不其然地回應時,就能真正地看到桌上所有物體的細節,無關美醜。當然,食物攝影仍然以拍攝完整料理為主。我拍完食無非是想訓練自己讀光,用光來譜一幅非傳統的美。

對於攝影,我的方法傾向簡單自然。我希望透過光來傳達季節和時刻的變化,因此,能讓畫面的對比層次更加立體的自然光,是我常用的食物攝影光源。想用這樣的光,就找個有窗戶或門的地方拍,進來的光最好是非直射且柔和的,若不是,則動手調整。用自然光攝影常聽到的抱怨是某些時段的光不好;陰天或時近黃昏太暗;手持單眼相機暗拍會手震。但我認為以上都不是問題,各有解決方法。

天氣(晴天或陰天)、時間(冷或暖調色溫)和光的方向(側光或逆光)都會為你製造出不同的攝影效果。對於何謂完美的光,沒有確切的定義。嘗試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拍照,試多了,瞭解更深刻,掌握會更好。千萬別怕黑,即使是最陰暗的角落或灰得不得了的雨天,都有可說的故事。至於什麼樣的光好,與其要答案,倒不如先瞭解不同時刻、方向和拍攝場所的光,然後掌握各自的應對方法。光有強弱、品質、方向和量,用對了才能拍出故事。

延伸閱讀:
熱衷於拍美食照上傳Instagram可能導致食物浪費
紐約攝影師鏡頭下 食品變藝術品
法國菜食譜:西班牙紅椒風味蝦佐蘆筍奶酪

內容來源=《那一刻,我的餐桌日常:食物攝影師的筆記》,由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