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17年12月6日農委會宣布,要在2027年時達成全國農藥使用量減半的目標,並且制定10項行動策略希望能達到成效。

撰文=黃毓棻

農委會為強化民眾的食品安全,推行未來10年農藥用量要減半的政策,提出10項行動策略,包含強化非農藥防治病蟲害技術、逐步淘汰或替代高危害化學農藥、推行植物醫師法等,其中可在短期內達到成效的部分,是非農業用地禁用除草劑,預計能減少5%的農藥限用量。

在國際間,台灣是屬於農藥高使用量的國家,2014~2016年間平均每年每公頃農地使用12.73公斤的農藥,整體用藥量達到9,139公噸。為了降低台灣人民農藥暴露風險,農委會預計在2027年達到農藥使用量減半,即為4,570公噸。要進行這樣的措施,農委會提出了10項規畫如下:

  • 以田間衛生控制與物理性等非農藥防治技術控制病蟲害。
  • 分析高用量、高危害農藥清單,評估淘汰機制與推行替代方案。
  • 提高學名藥上市門檻,避免學名藥價低造成濫用。
  • 農藥分級管理制度,促進高安全性的農藥核准與登記。
  • 推動非農業用地禁用除草劑,讓校園、公園等不符合農藥管理法規範的使用範圍者,停止使用除草劑。
  • 推動植物醫師法,藉以推行農民精準與合理用藥。
  • 提高未來農藥販賣業者與管理人員的學歷門檻需為大專以上,並增加在職訓練時數。
  • 推動農藥代噴制度,以專門業者接管農藥的使用,既可避免用藥過量、錯誤用藥的情況,也可以降低農民自行噴藥中毒的風險。
  • 研議調整農藥相關制度,如稅制調整等方案。

事實上,若以病蟲害整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下稱IMP)的基本原則,首要的是將害物族群維持於經濟危害水準以下,而非趕盡殺絕,且盡量使用非化學製劑。當情勢無法以其他方式改善時,才能用藥,且需以安全性高的藥物優先。因此目前的政策也是宣示台灣農業將要全面開始朝向IMP的目標邁進,讓農業作物的安全性與生態的平衡都更加提升。

一項成功的政策需要長時間全力推行,同時也要有完整的配套與輔導措施,農委會本次提出的行動策略,許多都仍在研擬與初步推廣的階段,尚未有完整的實行方案。這些策略能否成功實施,仍需要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執行機關的共同努力,究竟台灣能不能在10年內達到農藥減半的目標,對農委會而言仍是非常大的考驗。


延伸閱讀
政府放寬「雞蛋芬普尼殘留量」你接受嗎?數據如何制定的?
脂溶性農藥不易經由茶湯攝入 購買時認清產地更安心!
產銷履歷,3個大眾質疑的原因

參考資料
農委會-作物生產整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