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冷鏈宅配市場看似前景明朗,想盡情暢遊卻並不容易,面對生鮮食材具時效的特性,即便是深諳冷鏈之道的物流公司,想成為獨佔鰲頭的「獨角獸」也並非易事,如何保證生鮮冷凍食品最後一哩路的食品安全,成為零售端最重要的課題!

撰文=劉宜叡(中國上海採訪報導)

中國3億中產階級人口的消費升級,再加上生活節奏加快,沒有時間逛菜市場買菜成為普遍現況,這一現象的出現為網路銷售生鮮食品帶來商機,促使了中國冷鏈物流的迅速崛起。從號稱生鮮電商元年的2012年開始,順豐、淘寶、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中國電商平台紛紛推出了生鮮頻道,加入了生鮮市場的爭奪戰之中。

食行生鮮聯合創辦人高志杰分析,目前生鮮電商的使用者分為2種消費模式:一是「計畫型消費」,指的是家庭式消費,而這也是生鮮電商的常態性消費客群。二是「即時型消費」,指的是年輕人任性買單,對高價的食品願意投資。

想要成為生產電商中獨佔鰲頭的「獨角獸」並非易事,針對這兩種消費模式,平台首要面臨的市場痛點,不能不先解決!

痛點1:計劃性消費求新鮮 配送人力不足影響產品品質

目前,中國外賣市場搶食了大部分的配送人力,高志杰以上海為例,以一個配送員平均一天30個訂單量計算,上海有3000萬人口、1個家庭3人,就約有1000萬戶家庭在每天5點下班後有吃晚飯的需求。若全部都叫餐點外送的話,一個送貨員若一個小時內可以送5單,那為了在這1個小時內將所有食材送到,就需要有200萬個送貨員!但從目前的人力市場狀況來說,根本招不到那麼多的快遞員,更遑論發展冷鏈配送又增加了人力需求。從這個狀況,中國電商業者便開始思考,消費者的需求到底是「快」還是「新鮮」?

高志杰分享,吃是一種計畫性很強的事情,研究發現計畫型消費者要的不一定是快而是準時,準時在計畫範圍內將食材送達即可,因為消費者可能不是在家下單,若要搶30分鐘送達,送到了消費者也可能不在家!現在電商是用「快」來搶鮮送到消費者手中,但是快不一定代表夠新鮮,因此食行生鮮提出另一個構想「求鮮而非求快」!

設立智慧生鮮自提櫃 解決人力與品質問題

通過建立智慧式自提櫃,快遞員只需將商品放在具備冷藏功能的自提櫃中,由消費者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取走,既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又能大大縮短生鮮商品的交付時間,提高快遞員的派件效率,增加訂單密度,類似過往台北捷運置物櫃「快取寶」的概念。上網買生鮮,雖然省去了去菜市場的時間,但在家等待收貨的時間成本,也成了消費者的「痛點」,高志杰認為,透過「C2B2F(從消費者回推電商再到產地)」預售模式,也就是消費者先向平台下預購訂單,平台再向產地叫貨、並從產地直接運送給消費者,如此生鮮電商就能夠按照需求來精準供應和配送,從而大大降低生鮮的庫存風險、生產成本和損耗,且提前規劃運輸動線,搭配社區冷藏自提櫃,對於商家和消費者來說是雙贏,業者能解決快遞人員不足的問題,消費者也能買到品質好、價格實惠的生鮮產品。

痛點2: 即時性消費需求為小批量、多頻次 末端配送難以執行

即時性衝動消費會讓線上訂單越來越小批量、多頻次和個性化,原本多採用第三方物流配送的電商平台,馬上面臨到末端配送的難題,假設遇到無人收貨或管理員代收貨時,極易導致商品變質,而且一旦消費者無法收貨,又得要多次配送。

類Uber的「物流共享經濟」 讓人人都是派送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共享經濟來打造物流的最後一哩路,嘗試「眾包物流」完成末端配送。眾包物流是基於「社會閒置運輸人力」來匹配商家訂單,生鮮電商企業可以招募有空閒時間的人員「順路捎帶,隨手賺錢」,成為兼職快遞員,完成生鮮電商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此模式類似進駐台灣的物流平台Lalamove(啦啦快送)與GOGOVAN(高高貨運),人人是司機,人人進行配送,還能夠賺福利。

由此可知,冷鏈宅配市場看似前景明朗,想盡情暢遊卻並不容易,面對生鮮食材具時效、保鮮、耗損的特性,即便是深諳冷鏈物流之道的快遞企業,想成為產業「獨角獸」也並非易事,如何保證生鮮冷凍食品最後一哩路的食品安全,成為零售端最重要的課題!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冷鏈物流時代來臨! 中國生鮮電商搶當「現象級巨頭」不能沒有的最後一道利器!
易果生鮮如何從中國第1家生鮮電商 壯大成為全供應鏈的領導者
失控的冷鏈物流亂象 中國立專法加強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