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基因改造作物透過基因轉殖研發出黃金米,目的是為了協助解決各國貧窮國家兒童缺乏維他命A的狀況,但目前黃金米的種植仍有取多爭議處,包含田地試驗種植及解決維他命A缺乏的等問題。

撰文=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一堆諾貝爾獎得主為黃金米簽名,真正是「馬失前蹄」。象牙塔的內部與外邊畢竟是兩個世界。學者或許在其研究領域很突出,這並不保證他在領域外的發言一定正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如此,110個得獎主湊在一起也是如此。黃金米簽名事件可以印證。

美國「全國記者俱樂部」在6月30日有一場盛會,由Support Precision Agriculture這個組織公開了10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簽名信函,要求綠色和平不要再反對基因改造農作物,特別是黃金米,也呼籲各國政府不要受宣傳影響,要讓農民都可以種基改種子。

Support Precision Agriculture組織的網址是supportprecisionagriculture.org。這組織哪裡來還不清楚,不知道與supportprecisionagriculture.com有無關係?
但是按下supportprecisionagriculture.com網址,幾秒之內就會出現Genetic Literacy Project的網頁,而Genetic Literacy Project就是孟山都資助的眾多宣傳工具之一。

不管Support Precision Agriculture組織與基改企業有無關聯,對於基改黃金米無法讓農民生產,諾貝爾獎得主認為是綠色和平的不理性宣傳所致,這就鬧笑話了。

這110位簽了名的學者可能來不及看到2個月前在期刊線上發表的論文「Disembedding grain: Golden Rice, the Green Revolution, and heirloom seeds in the Philippines」,經過24年的努力,基改黃金米仍然未能成功,這篇論文詳細剖析其研發經過,結論說並非綠色和平等反對組織的阻擾,而是要歸咎於黃金米的研發有其瓶頸,而其深層關鍵就是主流科學的化約式觀念。

瑞士與德國的兩位學者在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的資助下研發黃金米,並於2000年發表論文,指出黃金米轉殖了外源基因,可在白米中產生胡蘿蔔素,幫助窮國貧童攝取足量的胡蘿蔔素,避免兒童產生維他命A缺乏症。

研發者Dr. Ingo Potrykus當年就成為Time週刊的封面人物,封面還寫了「這種米一年可以拯救一百萬個兒童」。在主流媒體的報導下,黃金米可拯救貧童的形象就因而深植人心。

Potrykus知道其研發過程用到許多基改公司的專利,貧農難以使用,成功地遊說基改公司放棄權利金來做形象。因此先在美國,後來到了菲律賓進行田間試驗。

選菲律賓作為試驗田基地,除了維他命A缺乏症普遍外,也因為當地設有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水稻的研究改良能力很強。
但IRRI研發十多年,黃金米仍未能讓菲律賓農民種植。

研發的不順遂,根據Disembedding grain論文的剖析,其原因根本不是諾貝爾獎得主所怪罪的綠色和平組織,而是因為基改品種在試驗田上的產量仍相當低落,因此IRRI到目前都還未能向菲律賓主管機關申請許可,當然無法提供給農人種植。

那麼,是不是因為如諾貝爾獎得主所寫的,或基改學者所經常講的,由於綠色和平組織的支持,引發破壞基改試驗田的活動,才會讓試驗無法順利而導致延遲呢?

不少鼓吹基改的人經常掛在嘴上的是「由於綠色和平的阻擾,讓黃金米無法上市,導致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因此死掉」,這是真的嗎?Disembedding grain論文加以否定。

因為IRRI的基改米試驗田區相當多塊,每年也都有在進行,一塊試驗田被毀掉一次,並不影響試驗結果,而根據其他沒受到破壞的試驗田試驗結果,就足以得到基改米的產量相當低落的結論。

根據以往紀錄IRRI經常受到颱風侵襲,有一次還籠罩在颱風眼正下方,但IRRI仍然不斷地推出傳統育種出來的新品種,怎可以把黃金米的尚未成功怪罪給一小田區的一次破壞呢?

更會讓諾貝爾獎得主難堪的是,IRRI在2014年還承認「缺乏維他命A者每天吃下黃金米,是否真的就會改善,迄今尚未有試驗證明」。那麼2000年就在說黃金米可每年可以救活100萬兒童,豈不就只是宣傳而已?

實際上即使證實了,基改米對於營養缺乏症,根本還是無濟於事,因為貧童缺乏的可不只是維他命A。況且在缺乏油脂的情況下,胡蘿蔔素是難以吸收的。這就是基改主義化約論的缺失,以為轉殖胡蘿蔔素基因就可以拯救貧童,這未免太天真了。

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鼓勵多方攝取地方上可生產的多種食物,包括維他命A含量很高的胡蘿蔔、紅鳳菜、番薯、芒果等,以及可提供油脂的落花生。

基改黃金米解決貧童維他命A缺乏症的許諾尚未成功,然而經過各種傳統的方式,包括教育宣導、立法要求攝取富含維他命、鐵、碘的食物等,菲律賓維他命A缺乏症已經由2003年的40%降到2008年的12%,現在應更低了。

諾貝爾獎得主不但在黃金米事件上被蒙蔽,公開信中還籲各國政府開放基改作物的種植,這簡直比宗教家更不了解人間社會。

研發者Dr. Ingo Potrykus在2013年晉見教宗方濟各,並呈送教宗一包黃金米,這包米還得到教宗的祝福。可是教廷畢竟不為所動,不但不替基改作物背書,教宗方濟各甚至於還在2015年發出的第二道通諭中,痛陳基改作物的殘害小農,「許多地區在引入基改作物後,讓農業生產集中於少數人之手,多數的小農逐漸消失,他們失去耕地,無法繼續務農,被迫搬入都市簡陋居所,當臨時工辛苦過活」。

在這裡要呼籲這些諾貝爾獎得主多方瞭解基改大公司的宣傳手段,不要認為反對基改的都是一些意識形態作祟的、沒有科學背景的人。

放下光環,虛心閱讀各方的資料,包括各類廣泛的論文,您們會發現,原來學術界有那麼多人基於學術良心在反對基改科技,那不是沒有理由的。

本文獲郭華仁教授授權刊登,原文出處:郭華仁教授臉書


延伸閱讀:
跨領域的多元爭議:全球基改作物20年總回顧
基因改造科技:黃金米的誕生與近況
基改作物真的不好嗎?食力帶您一次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