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知微大數據公司和中國中山大學從1000多則社交媒體謠言樣本進行分析,發現9成以上的謠言主題都圍繞著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健康養生。

撰文=張越評

隨著網路3C用品的發展與普及,特別是社群媒體的廣泛使用,介面互動性強使資訊流通迅速,謠言因而容易在網路世界中流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整理發布出了2016年微信10大食安謠言。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6新媒體藍皮書》調查數據發現,2015年有近60%的網路謠言由微博和微信所散播,而2016年僅微信謠言就達到60.6%,知微大數據公司和中山大學便從1000多則的社交媒體謠言樣本進行分析,發現9成以上的主題都圍繞著「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健康養生」等。

根據互聯網監測發現,有80%的謠言甚至持續轉傳了2年以上,有些最早從2007年就在網路上傳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於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發布,2016年的微信10大食安謠言,其中許多則謠言都曾被台灣網友譯成繁體中文,在LINE等通信軟體中繼續擴散,快來瞧瞧2016年您是否也曾接收過這些訊息?

謠言一:葡萄無核是因為吃了避孕藥?
一名中年男子拍攝視頻,宣稱無核葡萄是由避孕藥所培育,吃了就會絕育。
真相:避孕藥是動物激素,對植物起不了作用。

謠言二:維生素A傷害寶寶大腦?
某理工博士據世界衛生組織「1~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準則(Guideline: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 in infants 1–5 months of age) 」得出「維生素A傷害寶寶大腦」的結論。
真相:世界衛生組織認為1~5個月的小寶寶補充50000IU維生素A仍在安全範圍。

謠言三:小龍蝦渾身都是蟲,不能吃。
真相:蝦蟹不宜生食,但煮熟的小龍蝦可放心食用,水產品中有寄生蟲並非新鮮事,關鍵在製備過程中要煮熟。

謠言四:肉鴨長得快是因為吃了興奮劑?
真相:肉鴨生長快是科學育種的結果,注射生長激素既不符合中國法規也不符合成本。

謠言五:膽固醇被發「好人卡」?
美國政府修改40年以來的錯誤,膽固醇有益無害。
真相:新版美國膳食指南取消膽固醇攝入量限制,但也同時強調,取消限制不代表健康飲食中膽固醇的考量不再重要,該指南仍舊建議盡量少攝取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謠言六:美國人民又不吃基因改造食品了?
真相: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發基因改造技術的國家,至今已有20多年,現在仍然是基因改造的研發和消費大國。

謠言七:西瓜和桃子一起吃會要人命?
真相:食物相剋論造成了無數的冤案,沒有證據表明西瓜與桃子同食會致命,中醫食、藥物相生相剋理論中也不曾有這種記載。

謠言八:泡麵是垃圾食品?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主任鍾凱認為,「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食物搭配。」

謠言九:櫻桃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
有人吃櫻桃感染H7N9死亡,參與搶救的醫生也被隔離。
真相:H7N9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水果不會傳播該病毒,謠言嫁接痕跡明顯,是過去「吃豬肉感染H7N9」、「吃麻辣燙感染H7N9」等謠言的新變種。

謠言十:豬肉寄生無敵鉤蟲?
網友上傳豬肉鉤蟲的照片引發軒然大波,稱無敵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
真相:鉤蟲確實存在,是鉤口科線蟲的統稱,成蟲長1厘米,平日注意烹調溫度70度C以上,徹底將食品煮熟即可,該照片中所指也並非寄生蟲,而是豬的血管、淋巴管等組織。

針對這些食安謠言的大肆散播,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申敬旺強調,2016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已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編造和散布虛假食品安全訊息都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中國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表示,下一步需要更多相關政府部門、專家、媒體參與進來,聯合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顏江瑛看來,網路並非法外之地,食品藥品謠言不僅損害國家形象、阻礙產業發展,而且影響民眾身體健康,嚴重時甚至危害生命,科學知識的傳播是遏止謠言最有效的手段,民眾主動了解掌握科學知識,也是避免謠言傷害最根本的方法。

延伸閱讀
【食專題】食力2016猴塞雷年終大調查
送去猴年迎雞年,破解2016猴年三大食安謠言
13億人的舌尖治理,中國專家用媒體溝通會打臉食安謠言

參考資料
北京青年報,2016食品安全微信10大谣言,2017年01月11日。
中國政府網,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佔比高達45% 打擊食品謠言刻不容緩,2016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