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正常的珍珠應該是用木薯粉或地瓜粉製成的澱粉製品,雖然有些店家為了讓珍珠吃起來Q彈、有嚼勁,會再加入小麥蛋白、玉米澱粉等天然高分子來加強口感,但都是可接受的。而2013年爆發的「毒澱粉」事件,則是使用工業用黏著劑「順丁烯二酸酐」來製造澱粉的黑心招數。

撰文=科學新聞解剖室

案情:啥米?我把輪胎吃下肚!

2015年10月20日,「自由時報電子報」刊登了這則新聞:〈扯!中國飲料店員自爆:珍珠由舊輪胎、鞋底製成〉,真是把許多人嚇呆了,珍珠能夠用舊輪胎或鞋底製成嗎?後來證實這則新聞是一篇來自於中國,但卻被斷章取義的報導,但震撼力實在太強了,使得解剖員望著手邊的珍珠奶茶,不敢貿然一飲而盡,心想還是先搜查相關的報導確認一下好了。

臺灣一年四季隨處可見手搖飲料的蹤跡,揚名國際的珍珠奶茶更是大熱門,但是人紅是非多,關於珍珠奶茶的討論還真不少。搜尋過程中,解剖員在Facebook看到朋友轉載一篇刊登在「BuzzLife生活網」的文章,標題是〈震驚!原來珍珠奶茶是用塑膠做的~看完我都快吐了 不相信還有人敢再喝嗎??〉,文章一開頭就提到:

珍珠是什麼製成的,這個真的不清楚。有人說,吃珍珠等於吃塑料,這是真的嗎?

噢噢,這回的珍珠竟然是塑膠做的!解剖員望著手上的飲料,真不知到底是該丟掉飲料,還是應該關掉電腦?你是否也曾在滑手機的時候,看到LINE或Facebook一堆萬人瘋傳的訊息,聳動的標題讓心臟多跳了半拍,接著,手指頭就情不自禁地繼續點下去了呢?究竟是哪邊出了問題?

解剖:吃珍珠等於吃塑料?

這篇文章列出珍珠奶茶的「5大罪狀」,包括:1、奶茶中的「奶」;2、奶茶中的「香精」和「色素」;3、奶茶中含有「防腐劑」;4、奶茶中的「珍珠」;5、奶茶中的「椰果」。我們先來看看科學上的疑點。

・科學疑點:珍珠=高分子材料=塑料?

這篇文章的標題「原來珍珠奶茶是用塑膠做的」,非常惹人注目,在內文的第4點中提到「……為了讓珍珠更有『嚼頭』,於是再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就是塑料,這樣的成分不可能被人體吸收。吃塑料是什麼結果,大家可以想像。」即使近年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解剖員常開玩笑說吃這麼多有的沒的都百毒不侵了,但是吃下肚的食物若是塑膠的話,想起來還是覺得頭皮麻麻的。問題是所有的珍珠都是高分子材料嗎?高分子材料就等於是塑料嗎?

「高分子」是透過聚合反應後形成具有大分子量的大分子,又可分成「天然」和「人工合成」兩種,前者如棉花、澱粉、蛋白質等,後者則如合成塑膠、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等。依據東華大學的化學教育專家李暉教授表示,塑膠是人工合成高分子的其中一類,和澱粉、蛋白質一樣,都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巨大分子,但因為組成的小分子不同,使得性質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直接說「高分子材料等於塑料」是以偏概全、很有問題的,因為彼此相差甚遠,我們總不能跳過爸媽,就直接喊祖父母一聲爹娘吧!

而珍珠是如何製造的呢?正常的珍珠應該是用木薯粉或地瓜粉製成的澱粉製品,有些店家為了讓珍珠吃起來Q彈、有嚼勁,會再加入小麥蛋白、玉米澱粉等天然高分子來加強口感,這些都是可接受的,誰不愛東西吃起來更好吃、更有口感呢?但是若說到可怕的珍珠與添加物的故事,李暉教授就提醒,2013年爆發的「毒澱粉」事件,就是不知道哪來的「天才」業者為了省成本,竟然想出利用工業用黏著劑「順丁烯二酸酐」來製造澱粉的黑心招數。「順丁烯二酸酐」原是被應用在工業用途的黏著劑、樹脂原料、殺蟲劑之穩定劑等等,但不肖業者卻將未經核准的「順丁烯二酸酐」直接加在澱粉裡,然後毒澱粉再製成珍珠粉圓、黑輪、米粉等,進到我們的肚子裡(光想就覺得肚子痛痛的)。把不該放在食品中的化學藥劑放進食品中,這樣的珍珠,沒什麼話好說,當然不合格!話說回來,吃進去的「珍珠」如果真的是高分子塑料(和吞塑膠粒類似,無法被消化分解),被「毒」害的機會遠遠小於腸胃堵塞的危害。

下次再看到食品中還有高分子時,別慌張,高分子的家族成員龐大,而且使用廣泛,先搞清楚是高分子家族中的哪個成分再說,別看到黑影就開槍啊!

接下來看看媒體上的問題。

・媒體疑點一:這個訊息網站怪怪的?

一開始看到這篇報導,用列點的呈現方式讓人一目了然,很快就掌握重點,還頗為嘉許。但再仔細看看標題、看看內文、看看文章的來源網站,卻不禁啞然失笑,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內容農場」嗎?

「內容農場」為了增加點閱率,總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在標題或內容上大做文章,最常見的手法就是使用情緒強烈的標題來引誘讀者,但內容往往是各種低素質、聳動激情、胡亂堆疊的資訊。這些內容多數似是而非,又總是引導不明就裡的使用者信以為真,文章的最後通常會再加上一句「如果你也覺得有趣,請立刻分享給你的朋友吧」。如果使用者照做了,動動手指頭轉發出去給親朋好友,就會間接提昇「內容農場」的點閱率,讓經營者獲得滾滾而來的廣告收益,但卻浪費了大家寶貴的時間與注意力|生命不是應該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嗎?

新聞工作者黃哲斌先生就曾經為文指出,「內容農場」的終極奧義就是:它們不生產內容,而是無限制地複製內容,像是無性生殖的單細胞生物一樣不斷地繁殖。「內容農場」只關心點閱率、到站人次和流量排名,因為這些間接等於廣告收益。

歸納「內容農場」應該有以下幾個主要特質:第1,標題很長、很聳動,不管覺得怪不怪,不點進去看就心癢難耐。第2,利用條列式的書寫方式,偽裝井然有序,乍看好像很科學。第3,篇幅長短合宜又新鮮,讓觀眾的認知負荷不超載,但仔細看看內文,可能有許多錯誤或不合理的地方。

好笑的是,現在網路上竟然還出現「內容農場常見之『殺人標題』產生器」,製造者先整理內容農場的標題,模擬角子機的遊戲方式,然後設計出標題產生器,一拉霸,3格方塊就隨機湊出3組文字,瞬間就能生產出非常吸睛的標題。解剖員隨便玩了一下便出現了以下令人驚呆的標題:「30歲以前要懂,轟動全球的照片,特別是最後一個!」「全世界80萬人瘋傳,從未被揭發的新聞,這不分享還是人嗎?」這樣的標題能不吸引人嗎?自己動手玩看看就會明白這樣產生新聞標題的方式是多麼簡單與廉價。所以,下次再看到這類型的文章,不要隨意分享,可別讓自己變成「會移動的內容農場」。

・媒體疑點二:什麼是「農場口吻」?

解剖員在讀這篇報導的時候,總是覺得文章的口吻好像用了很多的誇飾法,跟科學的描述過程有很大的差別。例如:標題「原來珍珠奶茶是用塑膠做的」,用「原來」這兩個字加深了恍然大悟、發現祕密的味道,可是從前面「科學疑點」的剖析就知道事實似乎不是這麼單純。

再看看文章,第1點說:「它(奶精)缺少鈣、B群和維生素A、D。牛奶中有用的養分,它基本都沒有。」李暉教授指出,我們一般在使用奶精的時候,通常不會去考慮它的營養成分,不至於會有人把奶精沖水當牛奶喝。奶精大多是用來增加飲品或食物的風味,本來就不是牛奶,有必要要求奶精具有牛奶的養分嗎?

最後,我們從文章的書寫方式來看,第1、 2、 3點:

(奶茶中的奶)它含有大量的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會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中老年人來說,更不利於糖代謝和脂代謝。

(奶茶中的香精和色素)如果添加得太多,或者你又大量飲用的話,就不太好了,尤其是幼兒。過量飲用奶茶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行為健康,都可能有不良影響。

(奶茶中的防腐劑)奶茶百分之百含有防腐劑,防腐劑會殘留體內,所以喝珍珠奶茶一天別超過3杯。

這3段都是先指出珍珠奶茶裡面的某項成分,然後點名這些成分會造成什麼疾病,似乎不管是老的、小的、年輕的全都身陷在威脅之中,非常可怕。再看第4點、第五點的部分就更厲害了,作者彷彿扮演了全知的上帝角色,可以看穿所有店家的把戲:

(奶茶中的珍珠)有的商家也覺得彈性還不夠,為了讓珍珠更有「嚼頭」,於是再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奶茶中的椰果)新鮮椰果由於成本高,就使用了椰果浸泡後滲出的水……為了變成透明椰果,就使用了工業用雙氧水漂白……

文章的作者像是擁有狗仔隊飛天遁地的追查技巧,可以明察暗訪到掌握關鍵的證人而得出這樣的結論。事實上,這些不過是「內容農場」的「工人」從各種新聞報導中擷取、組裝之後的呈現結果,誇飾的口吻就像是所有工序完成後最終加上的調味料,以作為吸引讀者的利器。其實這類的問題都需要伴隨著許多環境脈絡上的條件才可以被明確判斷,並無法如此簡要、篤定或戲劇化地一言以蔽之。這種「農場口吻」就像是在布丁裡面打進太多的蛋黃,讀者一定要能嚐出那種「膩」啊!

・媒體疑點三:亂鬥雜燴文自體繁衍?

解剖員還注意到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清楚地交代論述的來源為何,經搜尋和比對後發現,這真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大雜燴文。

例如:2004年10月《蘋果日報》〈珍奶粉圓 攙毒防腐劑〉這篇報導裡面就提到:「消基會祕書長程仁宏指出,雖然多數粉圓防腐劑含量未超過標準,但不同食物的防腐劑會累積,『消費者一天最好不要喝超過3杯。』」而上述文章的第3點看起來簡直就是這篇報導的超級濃縮版。又例如:2004年6月中國海南島曾經爆發利用雙氧水製造椰果的新聞事件,本篇文章最後一段的文字正巧也都可以在《蘋果日報》當年刊登的〈椰果沒椰味 雙氧水漂白〉這一篇報導中找到,用的文字都一模模一樣樣,有這麼巧合的事情嗎?

除了擷取、組裝之外,類似的報導最早還可追溯至2009年7月「中國評論新聞網」的〈喝劣質珍珠奶茶等於吃塑料吃脂肪〉一文,《大紀元》隔天也刊登〈吃「珍珠」等於吃塑料?揭珍珠奶茶潛規則〉,部分內容幾乎一樣。過了幾年,奇蹟似的又捲土重來,大陸「新藍網」在2014年7月刊登〈吃珍珠等於吃塑料 警惕奶茶中五種成分〉之後,「Life」網站又在2014年12月以「震驚!原來珍珠奶茶是塑膠做的~看完我都要吐了 不相信還有人敢喝嗎??」跟新藍網的文章全文一模一樣,只是換了標題;而這次BuzzLife依樣畫葫蘆,全文照刊。

這些文章在各內容農場到處流竄,彼此自相抄襲與繁衍,之後再被使用者四處瘋傳、轉載,等到下一次再遇見類似的時事議題,只要在熱潮上,內容農場又會再次透過彼此加料、增強、亂鬥的過程,將老話題重新調製出品,時不時冒出頭來騷擾大家,然後再進入下一次瘋傳、轉載的無盡循環(就像下方的生產圖一樣)。這種愚蠢的輪迴,相信只有閱聽人結下理智的善果才能超脫。

解剖總結:熱門的新聞不見得就是正確的!

這篇來自內容農場的文章從標題到內文都充滿疑點,經解剖員追查後發現,這篇文章應是擷取不同新聞報導的部分內容拼貼而成,相當糟糕。此外,各內容農場也多次轉載,導致文章一再出現。在搜查過程中更發現,許多Facebook粉絲專頁同樣也轉錄這篇文章,並且諄諄告誡粉絲千萬不要喝珍珠奶茶,讓解剖員啼笑皆非。可見除了「內容農場」要小心外,對許多的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的文章也要三思,別輕易就按讚或轉貼給親朋好友啊!綜合這一次的分析,本解剖室給這則報導評以如下評價:12顆骷髏頭!

內容來源=《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由方寸文創提供

延伸閱讀:
夜市裡的食安角落:肉羹湯、手搖飲料
美國FDA核准玉米麵粉添加葉酸,玉米粉製食品更營養
幫小孩買零食,宜挑選有商品標示食品較安心

科學新聞解剖室

以推動優質科學傳播工作為己任的科學新聞監督平臺,結合了許多不同領域的科學專家及義工,目的是用一般民眾都能理解的語言,帶領大家推敲科學新聞的疑點,鼓勵大膽懷疑眼前的科學新聞,避免錯誤報導繼續蒙蔽我們的視聽。

【官網】scienceanatomy.blogspot.tw/p/blog-page.html

【專欄】pansci.asia/archives/author/sc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