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物上癮的定義目前尚不明確,較明顯是有暴食/貪食症的患者會以較不健康的方式維持正常體重。不過,有研究指出無法嘗到甜味的老鼠,在吃到高熱量甜味液體時,也會釋放多巴胺,顯示攝取熱量確實會增加愉悅感。

撰文=約翰‧艾倫(John S.Allen,美國南加州大學「棟賽夫認知神經科學成像中心」和「腦與創造力研究所」的神經人類學家。)

每天都得吃東西。餓的時候,就會想吃。有時會極度渴望某種特定食物。例如:許多人都有超想吃鹽的經驗。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會產生此種慾望,因為這些地方的鈉來源不多。對於鹽的味覺與慾望,可能是因為人類演化自熱帶靈長類動物。然而,現在許多人住在既不潮溼,也不缺鹽的環境。儘管如此,腦部對鹽的報酬機制,仍是為了古老低鹽環境而設計。在鹽分充足的環境,生理需求與心理報酬脫鉤,有些人就很容易吃進太多鹽分。若血壓對鹽分攝取較敏感,健康便會受到負面影響。

極度渴望某種特定食物或味道時,將此種食物吃下肚,緩解此種慾望,人們便會感到強烈愉悅感;無法解除慾望時,就會覺得不好受。人類依賴食物,需要食物才能活,但「食物上癮」說得通嗎?我們也能說自己對空氣上癮。但近幾年來,食物上癮的概念確實有幾分可信度。以定義而言,不論對何種毒品上癮,上癮者的心理狀態與非上癮者不同。上癮者的渴望與依賴,已超出正常範疇,且對毒品劑量感到不滿足或反應遲鈍,儘管該劑量已可滿足非上癮者,或使非上癮者失去行為能力。即便是享受毒品作用之後,毒品上癮者仍無法忘懷藥物。

食物上癮很難定義。以毒品上癮的情況來說,局外人一般都可看出繼續用藥的負面影響,以及戒除毒品的優點。各種毒品上癮所產生的生理影響,也是可以測量的。但食物與成癮性毒品不同。食物消化基本上是正面的,也無法避免繼續攝取食物。多數研究人員同意,即便某人吃進大量各式食物或特定食物,仍然很難將健康、正常體重的人定義為食物上癮。唯一的例外是暴食/貪食症,罹患此種疾病的人,以不健康的方式維持正常體重。麥克‧ 路特(Michael Lutter)與艾瑞克‧ 奈斯勒(EricNestler)認為,在我們能理解的層次上,以下簡單不複雜的定義,應該能夠清楚解釋食物上癮:「食物攝取失去控制」。雖然有點模糊,此定義卻指出食物與毒品上癮之間的可能重疊區,而不須將兩者視為同一物。

那麼,食物上癮與毒品上癮的關聯是什麼?腦化學與功能解剖學的觀點,正好可為兩種不同成癮狀況,提供一項共通生物基礎。腦部內生性類鴉片系統與大麻素研究提到,毒品與食物對腦部的影響,有部分是重疊的。與食物上癮最為相關的腦部路徑,牽涉到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多巴胺與調節報酬感、愉悅感與動機相關。古柯鹼等多數毒品,會啟動腦部的自然愉悅與報酬中樞;若濫用毒品,接受器敏感度便會降低。進食的愉悅感──以及找尋食物的動機──至少也有一部分由多巴胺調節。

幾項囓齒動物研究指出,多巴胺路徑與哺乳類動物處理食物與進食愉悅感的方法有關。即便是無法嘗到甜味的老鼠,吃到高熱量甜味液體時,也會釋放多巴胺,表示報酬路徑是對食物熱量有反應,與食物味道各自獨立。肥胖老鼠的多巴胺接受器,產生去敏感化現象,與人類毒品上癮時,多巴胺敏感度調降的情況類似。反過來說,多巴胺接受器為此種程度的老鼠,很快就會產生強迫性進食行為,然後變胖。與非肥胖者相較之下,肥胖者的多巴胺接受器也較少。肥胖者飲食過量之情形,或許是補償多巴胺接受器活動量減少的一種方式,但也可能是飲食過量,導致接受器減少。

內容來源=《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由木馬文化提供

延伸閱讀:
飲食對孩子的負面影響,超過家長想像!
孩子吃糖上癮了?注意五大地雷飲料
讓孩子做主,遠離零食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