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1970年香蕉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範圍從香蕉病蟲害防治、品種改良、健康種苗培育技術研發、肥培管理、採收集運改善等,也辦理教育課程培育更多專業蕉農。

撰文=陳韻竹

香蕉可以說是台灣代表性的水果之一,在1960年代台灣香蕉栽種面積高達4萬多公頃,外匯所得甚至高達近7千萬元美金,當時甚至有「一串香蕉可以繳整年學費」、「種一年香蕉可以蓋一棟房」等說法流傳著。屏東縣九如鄉的台灣香蕉研究所,是全球獨一無二以香蕉為主要研究目標的研究所,它代表著昔日台灣香蕉產業的蓬勃與世界地位。

爾後在菲律賓等國開始大量生產香蕉等,整體大環境的改變影響下,台灣香蕉外銷的輝煌成績已不復見,為了改善台灣香蕉生產、運銷等技術與能力,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蔣彥士於1968年3月27日著急成立香蕉研究所籌備會,希望透過提高產量與品質,促進台灣香蕉產業之發展。

1970年香蕉研究所正式成立,初期辦事處設在台北,1973年遷移至屏東縣九如鄉,辦公與研究等建築外,也包含試驗農場5.7公頃。研究範圍從香蕉病蟲害防治、品種改良、健康種苗培育技術研發、肥培管理、採收集運改善等,也辦理教育課程培育更多專業蕉農。

雖然台灣香蕉銷售盛況不如以往,但香蕉研究所在品種改良等技術的投入,是世界有目共睹的。2014年聯合國警告「黃葉病」將會摧毀全球的香蕉園,香蕉樹一旦遭到黃葉病熱帶第4型的真菌感染後,真菌從根部入侵至木質部便會導致無法傳輸水分,最終香蕉樹會由內而外枯萎死亡。而且根據研究導致香蕉樹死亡的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30年,因此就算砍除死亡的香蕉樹後,種了新的香蕉樹,也一樣會在感染死亡。

而台灣其實早就受到黃葉病侵害,因此投入改良尋找可對抗黃葉病的香蕉品種,2016年在世界各地專家齊聚的國際香蕉會議(International Banana Congress),專家們表示雖尚未確知哪些品種可以抵擋黃葉病,不過台灣改良的香蕉品種GCTCV-219,也許可望成為這一波危機的救星。

除了持續在香蕉品種改良研發上的投入之外,香蕉研究所在2016年也轉型發展休閒觀光,3月份「台灣香蕉科技園」試營運,開放民眾參觀也販賣相關香蕉製品,除了利用相較製作的冰品等食品之外。 而原本是廢棄物的香蕉殘莖,開發成再生纖維素也能製作成許多周邊商品,增加香蕉產業的附加價值。

延伸閱讀
水果又大又甜的秘密-作物育種的學問
綠頭香蕉是否有毒勿吃!!??
相傳筋骨痠痛不能吃香蕉,是真的嗎?

參考資料:
財團法人香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