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由於位處地震帶、颱風區,對於備有完整緊急糧食相當深慮,近期開發出許多防災食品,同時講求設計與口味多變,讓防災食品不限於災害時食用,成為日常飲食都可以吃的美味餐點。

日本的9月份是防災月,不過居住於地震帶、颱風區、極端氣候中的日本民眾,隨時備有完整的「緊急糧食」可說是日常行事,也是救命的危機意識。東京都品川區甚至有一間以「保存」概念為主的專門企業TERRADA(寺田倉庫)所開設的概念店—TERRA CAFE BAR,販售來自世界各地的「保存食品」,並提供以這些商品所調理出的餐點。

災害發生時,負責維持生命的要角就是食物。2016年2月,Weathernews Inc進行的「減災意識調查2016」發現,24%的日本人沒有儲備緊急糧食,47%備有保存食品與水。防災安全協會事務局長建議,理想儲糧量為1週,最低限度是3天,因為交通、電、瓦斯、水等服務通常至少需要3天才能恢復正常。為提升日本民眾的備糧意識,甲南女子大學奧田教授提倡「Rolling Stock循環備蓄」的概念-定期食用,少了就補;一來可預防災害發生時,保存食品因久置而過期,二來可習慣其味道,減輕災害時的不適應與挫折感。

「緊急糧食」人氣商品有哪些?
・自動加熱軍用便當:

製造自衛隊軍糧的Forica Foods所開發的戰鬥飯「Mili Meshi」,是不需要火、水、電就能吃到熱飯的劃時代商品。取出發熱劑固定在外層的加熱袋底部,上面立排著食品包,拆開發熱溶液、倒入加熱袋後,馬上封上夾鏈。接著會產生蒸氣,加熱20分鐘再悶蒸10分鐘即可食用。此商品附有餐紙巾和湯匙,賞味期限兩年半,口味有和風漢堡肉、中華什錦、牛丼以及咖哩。


圖片來源:foricafoods

・新食罐頭烘焙麵包:

談到救急用的保存食品,一般人的印象是硬邦邦的乾糧或餅乾。AST株式會社研發的「新食罐BAKERY」,卻能把鬆軟、紮實的麵包原汁原味地包封在易開罐裡。麵包在罐頭裡熟成、發酵、烘焙製成,更能保證吃的衛生與安全。賞味期限最長可達5年之久,輕便攜帶且不需要開罐器就能食用,也適合野外登山者備用。


圖片來源:AST株式會社

・即食ALPHA米:

「ALPHA米」的「ALPHA」代表米的「澱粉狀態」,生米經過吸水、加熱後,變成可口又容易消化的「ALPHA化澱粉」。當熱飯變成乾硬的冷飯,其實是「ALPHA化澱粉」返回生澱粉的現象;只要再度將生澱粉加熱並促使再次的「ALPHA化」,就能使米粒膨脹、變軟,復原成好吃的熟飯。尾西食品製造的「ALPHA米」只要注入沸水(等15分鐘)或冷水(等60分鐘)就調理完成。常溫保存的賞味期限為5年,內附湯匙,100%日本國產稻米,而且不含27種特定的過敏物質。


圖片來源:西食品株式會社

・IZAMESHI攜帶盒:

2016年12月份開始販售的「IZAMESHI攜帶盒」,透過巧思為「緊急糧食」注入設計感。紙箱盒可側背攜帶,平放可當餐桌,箱底還附有紙餐具模板,只要沿著虛線取出、彎摺,就能變出餐盤與湯匙。此系列有兩款:8入包裝及11入包裝,裡面的菜色包括香菇雞湯玄米粥、蕃茄義大利燉飯、蔬菜牛肉炖菜、味噌滷鯖魚等;大包裝則多了3種蓋飯:牛肉、雞肉牛蒡、咖哩。平時,適合為踏青準備的野餐。

圖片來源:IZAMESHI

日本「Rolling Stock循環備蓄」的普及帶動了相關食品市場的變化,除了原本主導的中小企業之外,近期大企業也漸漸投入,並且以「救急時也吃得到平常的味道」為概念,將固定商品轉型為長期保存類,開始擴大其銷售動作。此外,消費者的需求回饋也促使「緊急糧食」的保存期限繼續更新、延長,至於營養均衡、不使用過敏物質或低鹽控管等其他講究,也都可能影響日後相關食品的開發與競爭。日本的「緊急糧食」種類豐富,技術與安全品質高,踏出日本市場、邁向世界餐桌應該指日可待。

延伸閱讀
日本豆腐常溫販售將解禁 節能又可作為緊急災難食品
罐頭發明初期 被認為是中下階層吃的食物
日常食安的基本:聰明管理冰箱食物